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章 大戰將起窩裡鬥

次日大早,壽春縣城中的同軍斥候便循著宋軍留下的痕跡,一路追出了近五十里。

自然是——沒追著。

韓世忠確實驍勇難當,殺上了城牆還能憑藉提前的佈置退下來。

但訓練有素的同軍也不是吃素的,其部展開反攻之後,便是長槍、短刀、箭矢遠近配合,攻擊節奏並不快卻相當穩,殺傷效果更是不容置疑。

最後的撤退階段,陸續爬上城牆的七十多名宋軍死的死,俘的俘,折損殆盡。

包含韓世忠在內,僅有四人最終逃脫,且個個都受了不輕的傷。

同宋兩軍戰力差異巨大,李綱戰報中的雙方戰損超過五百人自然不存在。

但同軍最終的傷亡也接近百人,憑此資料就知道時間並不長的襲城戰況有多慘烈。

為了防範同軍隨後的報復行動,韓世忠連夜命剩餘部隊直接撤回廬州境內,就連之前預置在合寨鎮的蘇格部接應人馬和六安縣的楚國璋部疑兵也一併撤回。

不過,其人顯然是多慮了。

緊張地等了好幾天,同軍第四軍彷彿根本不在意當晚的襲擊一般,始終沒有派兵攻擊壽春府以外的各地宋軍。

其實,壽春縣遭襲的次日午時前,駐守下蔡縣的同軍師正張雄便趕到了壽春。

其人詳細瞭解了昨晚戰鬥的詳細經過,確認守軍的應對並沒有大的問題,便向軍部如實上報了頭日晚間的戰鬥經過,並命部隊停止對宋軍行蹤的追查。

戰術手段服務於戰略目標是中高階同軍軍官的必修課之一,尤其是張雄這類從建軍之初就走到現在的軍師職軍官,更是時刻不忘自己任務屬於全軍戰略中的哪一環。

同宋兩國已經全方位拉開了差距,宋軍也完全被同軍壓著打。

這種形勢下,就算趙宋王朝能出幾個名將,並依靠奇襲贏上一兩場,也改變不了同興宋滅的必然結局。

類似壽春縣夜襲這種戰例不僅不會打擊同軍官兵計程車氣,反而是幫助同軍檢驗戰備制度落實情況,有利於建軍後就沒受過重大挫折的同軍將士保持警惕性。

對於優勢一方的同軍來說,以堂堂之師正面打贏宋軍,再以更加深入基層的治理體系接管地方,就能不斷擠壓宋軍的活動半徑。

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方得用兵之要,放棄自己的長處,跟只能憑藉軍士血勇發動奇襲的宋軍見招拆招,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張雄在壽春縣僅待了一天,初步穩住城中秩序後,就帶著部隊繼續向南,當天便拿下了僅有數百宋軍防守的安豐縣。

隨後,其人一面向軍正王進彙報本部最新進展。

一面又以大同淮南巡撫使司授予的名義派出信使,要求壽春府剩餘的霍丘、六安兩縣維持好城中秩序,等待同軍前來接收。

由是,緊張不已的韓世忠才沒有等來同軍的報復。

正如大宋淮南路宣撫使李綱之前的顧慮,同宋兩國爭奪的焦點並不在壽春府,影響戰爭走向和勝負的決策者們也不在淮南路。

事實上,徐澤向第四軍發出兵進壽春府的命令後,就算準時間派石秀前往臨安,向趙宋朝廷提出嚴正交涉:

因趙宋遲遲不能解決淮南路的動亂,導致潰兵和流民不斷湧入淮、宿等州,嚴重影響到了大同邊疆安全和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

大同朝廷決定出兵壽春府幫趙宋朝廷平亂,後者需約束淮南各地駐軍,以避免兩軍衝突,並付給前者相應的“維穩費用”。

李綱關於韓世忠奇襲壽春縣的戰報送到臨安時,大宋朝廷就已經在大同使者的威脅下亂作一團。

準確地說,是本就激烈的大宋朝堂爭鬥,在大同使者的催化下,變得更加激烈了。

善於養望的“明德相公”範致虛僅僅做了兩個月太宰,便因實在處理不好國事還盡捅婁子,而被頭大不已的皇帝趙桓罷免了。

接替範致虛成為首相對吳敏乃是主戰派。

在同宋兩國才簽署停戰協議正攜手展望美好未來的大背景下,吳敏為太宰這個任職安排本就只是權益之計。

其後,自認看懂了皇帝真實意圖的臣子們就反覆上書,彈劾主戰派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李綱。

李綱已經被逐出朝堂,彈劾其人既是痛打落水狗的必然之舉,也是為了牽出與其穿一條褲子的吳敏,最終還是為了徹底將主戰派趕下臺。

吳敏歷經趙佶、趙桓兩朝,常年在中樞出任要職,見多了大臣們的起起伏伏,自是非常清楚大宋朝堂爭鬥傾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