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越理越亂的大宋朝堂

訂閱提示:本章是過渡章節,基本都是北宋末年真實發生的事件稍加演義。王朝末年,各種作妖,作者寫得都煩,讀者估計看得更煩,不喜可跳過。

……

經歷了同軍差點攻破都城的強烈刺激後,大宋君臣終於意識到要想做出保住自己的利益,就必須在朝政上做出深入徹底的改變。

遺憾的是過去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已經證明了革除積弊向前走的路實在太難,還導致全國上下怨氣沖天。

大宋現在這幫君臣無論心氣還是能力都大不如道君朝,根本不敢繼續在這條道路上撞個頭破血流,便只能選擇開歷史倒車——恢復祖宗之法。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沒能精誠團結共度時艱,反而因為沒了國滅在即的巨大威脅,各種內部矛盾開始集中爆發。

高坐於御塌之上的趙桓能夠聽到的,除了復舊都東京、還大宋河山之類明顯無法實現的空洞口號外,便是對各類奸臣喊打喊殺就能振奮人心恢復國運的奇策。

殺奸臣振人心應該沒錯,至於能不能恢復國運,就只有趙官家的昊天祖父知道了。

大宋最大的奸臣,毫無疑問是蔡京、童貫等人。

這一點其實是朝野共識,而與已經被朝廷除名的伏闕之士陳東沒有太大的關係。

有沒有其人上書提出“六賊”之論,這些人也必須是最大的奸佞。

事實上,所謂“六賊”有失偏頗,也沒有什麼代表性,至少陳東漏掉了為道君執掌地上神國的蔡攸。

原因很簡單:蔡京、童貫、蔡攸等人為趙佶執掌文、武、神大權多年,黨羽遍及天下,是真的能夠左右大宋國運。

沒有這些奸臣協調和督辦,道君即便再輕佻,也沒辦法將自己的荒唐意志轉化為禍害天下的具體行動。

大宋江山破敗至此,蔡京、童貫、蔡攸等人必須承擔絕大部分的罪責。

不徹底鬥倒他們,不甘心做籠中鳥的太上皇便隨時都有復辟的可能,所有依附於新君趙桓的臣子也難得安寢。

實際上,自道君禪位跑路以後,朝中便不斷有臣子上書彈劾蔡京父子和童貫等人。

趙桓深恨蔡京等人,還在做太子時便想拿下這些奸賊。

但其人在此事上還算理智,清楚自己羽翼未豐,臨安又危在旦夕,事有輕重緩急,一直忍著沒有下手。

直到同軍退兵後,趙桓才下詔:

蔡京特責授中奉大夫、守秘書監、致仕,河南府居住,童貫特責授左衛上將軍,致仕,池州居住,蔡攸特降授太中大夫、提舉安陸州明道宮。

結果,便如石沉大海。

蔡京等人也不是傻子,當然知道自己離開道君將會是怎樣的下場。

這些奸臣便以各種藉口拒絕奉旨領罰,不肯離開已經回到江陵的太上皇身邊半步。

有大臣擔心夜長夢多,上書建議皇帝遣南陽府尹聶山為荊湖北路發運使,然後尋機“密圖之”。

趙桓從其議,當即宣聶山進殿並付以此任。

聶山不敢辭,乃請捕賊詔書並南陽府使臣數十人以行,皇帝亦許之。

由此,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彼時還在尚書右丞任上的李綱得知此事,前來勸阻。

“使山之所圖果成,驚動道君,此憂在陛下;使所圖不成,為數人所覺,萬一挾道君於東南,求劍南一道,陛下何以處之?”

趙桓也確實擔心這樣的局面出現,乃被李綱說動,並詢問李相公對策,後者答:

“不若罷聶山之行,只明著貶低童貫等人,乞道君去此數人者,早迴鑾輿,可以不勞而事定。”

李綱的建議其實是麻痺、分化這些奸臣,再逐步剪除道君的羽翼。

趙桓半信半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重新下旨。

旬日後,童貫等人果真相繼而去,僅留下蔡京父子繼續隨駕扈從太上皇。

恢復祖制,懲處奸臣算是大宋朝臣們唯二能夠達成共識的朝政大事。

可即便是要懲處奸臣,除了蔡京、童貫這等大奸“眾望所歸”沒有疑問外,對其餘奸臣的認定也難以形成一致意見。

大宋淪落到如今的地步,奸臣肯定不止蔡京、童貫等寥寥幾人,除惡務盡,要做就做到底。

問題出在“誰是奸臣”的定義上。

很明顯,不同的人對“奸臣”有不同的定義。

由是,每日的朝會便充斥著吵鬧、攻訐、甚至謾罵,基本沒有精力研究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