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章 二聖就擒大宋亡

大同帝國年初第一次討伐大宋,實際已經快要攻破臨安城了。

最後關頭,正乾皇帝接受了宋主趙桓的乞和,命不對停止攻城並退兵回國,讓大宋多活了大半年。

結果,兩國停戰大半年的時間裡,大宋朝廷一直在忙於朝堂爭鬥,根本無暇備戰,導致臨安城防體系遠遠不如去年戰前。

如今,同軍攜滅宋目標而來,臨安城十有八九會守不住。

但岳飛都沒有命部隊展開攻城,就妄圖恐嚇宋廷無條件投降,卻是想多了。

大宋君臣畏懼同軍入骨不假,可不到最後一刻,也沒有誰願意放棄既得利益。

趙桓當即便回絕了岳飛的勸降——當然是不可能的。

同軍將領狂妄自大視滿城軍民如無物的行為雖然很羞辱人,可也在客觀上多給了大宋朝廷三天的備戰時間。

大宋朝廷完全可以這個寶貴的時間加強動員、修繕城防、編練青壯,甚至還有可能等來勤王兵馬夾擊同軍,從而反敗為勝。

因而,趙桓聽取了首相何矯的建議,一面含辱忍垢答應同軍使者三天內就投降,一面卻又暗中備戰,盡力爭取哪怕僅有一成的敗敵機會。

可惜,大宋君臣的想法倒是好,卻沒能逃過岳飛的算計。

其人先是安排耶律九斤三個營的騎兵趕到臨安城下,防止大宋君臣走脫。

其後又與行動相對遲緩的步兵師同時趕到臨安城下,還故意給宋廷三天備戰時間。

這一系列反常行為的背後,自有原因。

半個月前,趙桓聽信梅執禮之言,倉促發布詔令,要求京西和淮南四路清野,期望以此延遲同軍進攻的步伐。

此詔的利弊勿論,下發的時間顯然晚了。

清野詔下達之前,淮南兩路就已經被同軍第五軍攻陷大半。

剩餘的州縣守軍縮在城內都怕得要死,哪裡還敢出城執行清野任務?

而在京西兩路,像知郾城縣事郭旭這樣將詔令落到實處的也是少數。

大部分守臣要麼如知蔡州事汪伯彥這樣隨便走個過場應付差事,要麼還在觀望中朝廷取消清野的詔令就送了過來。

真正大面積落實朝廷詔令的,其實只有大宋國都所在的南陽府一地。

岳飛率軍進入南陽府後就發現了這一情況,並在隨後的敵情偵查中又瞭解到南陽百姓因清野而與趙宋朝廷離心的事實。

其人敏銳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機會,乃在拔除沿途據點的同時,分出部分人馬深入鄉下。

宣傳大同帝國的政策,並動員對趙宋朝廷心懷怨望的百姓勇敢站出來,隨同軍攻破臨安城,親手埋葬這個腐朽透頂的王朝。

岳飛並沒有強拉民夫,百姓來與不來全憑自願。

而且,同軍只收青壯,不符合條件者便是想跟來也不會收。

至於其人為何篤定南陽百姓會踴躍隨軍?

大宋朝廷主動走向百姓的對立面,由此大失人心當然是關鍵。

但同軍承諾破城之後隨軍青壯皆可分到若干糧食,有功者還可獲得土地獎賞,才是百姓們忘記恐懼,自願跟隨同軍推翻大宋朝廷的主要原因。

為了做成此事,岳飛不僅與士師康達統一了意見,還提前派出快馬向已經進入鄭州的皇帝作了專題彙報。

同宋兩國國情差異極大,大同帝國每取一地,都會開展旨在推翻原有頂層食利者的社會改革。

還要清理前朝遺留官田、無主田和罰沒田等田產,並將其使用權重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中下戶。

此番,待大同帝國滅亡了趙宋王朝,新取之地的官府肯定要開展以上工作,並對遭清野破家的貧苦百姓進行賑濟。

所以,岳飛此舉不斷沒有違反軍紀,還將原本需要在戰後要花大量精力來做得民政工作與攻城戰結合在一起做,一舉多得,效果更好。

為此,正乾皇帝特意下詔表彰了能文能武的嶽師正,並正式授予其人攻取臨安的指揮權。

岳飛之前故意放慢行軍速度,就是邊行軍邊對前來攻城的百姓進行編伍。

磨刀不誤砍柴工,提前準備的這些工作是值得的。

其部一個騎兵加強師和兩個步兵師,再加上應召前來的南陽府青壯,總數近四萬人,在臨安城下展開立營後,城中守軍計程車氣便急劇下降。

同軍的威武雄壯就不用說了,更吸引守軍注意力是隨行的南陽青壯。

招募青壯之前,岳飛就已經挑明,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