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七章 撥亂未必反正

种師道剛剛進京就碰到這攤子爛事,除了在心底問候屌毬不懂還他娘盡瞎指揮的李綱祖宗十八代,還能有什麼意見?

當年遼軍南下,是異族入侵,是低賤的胡人踐踏高貴的漢人。

大宋禁軍雖然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可淪陷區河北各地軍民卻沒有放棄,針對契丹人的反抗和襲擾一直沒停止過。

遼軍孤軍深入,攻擊受挫後路又不穩,補給都成了大難題,這也是遼人明明局面佔優,卻在受阻於濮陽後果斷議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澶淵之盟簽訂後,宋軍有民心依靠,北上收復失地就相對比較簡單,一路上實際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鬥,可以說是真的“護送”遼軍離境。

現在的情況看起來和當年差不多,實際完全不一樣。

大同帝國不僅不是異族政權,還極善於收買人心,控制新收復之地很有一套。

即便各地大戶對註定要削奪他們利益的同軍心有牴觸,可在同軍強大的政治攻勢面前,沒有底層百姓當刀使,他們也翻不起半點浪來。

事實是大宋的各路、州一旦被大同拿下,當地的百姓很快便會忘了朝廷。

另一方面,徐澤公開造反後,同宋兩軍數次大戰,都是大宋禁軍完敗,導致將士們懼同入骨,根本不願與同軍正面交手。

甚至,一些宋兵故意打敗仗,就是為了投降大同不用再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

以兩軍的實際情況而言,現在派軍追擊同軍絕對是沒事找事。

就算真能打勝仗戰果也有限,可打了敗仗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綱這大頭巾卻不顧百年前後完全不同的客觀事實,胡亂引用澶淵之盟的例子出這等餿主意,讓老種如何不氣!

他統帥的陝西諸路勤王兵馬雖然沒能及時趕到臨安城下,卻也沒當看客。

其部出內鄉縣後,與前來岳飛部交手過十餘次,可以說是無日不戰。

西軍戰力確實不如同騎,可數量畢竟十餘倍於後者,只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根本不懼這點騎兵。

但問題是同軍主力日夜攻城不停,朝廷十萬火急,臨安城隨時都會被攻破,同騎可以不急,勤王大軍卻等不起。

种師道只能行險用計,設下了幾個圈套,寄希望逮住機會讓重挫這股騎兵。

可惜,這名叫做岳飛的同軍小將極為狡猾,每次都能窺破种師道的精心佈置,並將計就計,吃掉一小部誘餌就跑。

而宋軍將士則對同軍有了心理陰影,稍有傷亡就撒丫子跑路,根本不敢與之硬拼。

即便以种師道的威望,也不敢逼急了這幫丘八。

其實,就算將士們敢打硬仗,种師道也不敢命部隊放開了追。

因為同軍的主力就在不遠處,這部騎兵如此囂張,搞不好就是徐澤丟擲的誘餌。

萬一大軍不小心追進了同軍的包圍圈,導致大宋這支最重要的有生力量被葬送,那可就真的要亡國了。

如此,幾次三番下來,西軍勤王兵馬雖然沒有遭遇重創,卻被神出鬼沒的同軍騎兵折騰得夠嗆,士氣極度低下。

仗打得如此窩囊,將士們怨氣很重,對他這個主帥也頗多怪話,种師道還能忍。

可數萬大軍被千餘同騎所逼,離都城近在咫尺卻難再進一步,直到同軍撤走才趕至臨安城下,雖然軍事上的損失極小,政治上卻嚴重失分。

其人殫精竭慮為朝廷保住元氣,不僅沒有受到英雄般的待遇,還被各方詰難。

朝中諫官針對其人手握數萬勤王兵馬卻頓兵不前,坐視臨安被圍天子百官幾欲被敵人擄去險惡用心口誅筆伐,彈劾都堆成了山。

老種還沒法辯解,誰叫勤王大軍打了這麼多仗,損失還不到千人呢?

你种師道若無異心,為何不敢拼命?

幸好老種的資歷足夠老,在如今軍帥凋零又急需用人的大環境下,天子還真不能把他怎麼樣,頂多留著這些奏章噁心人。

所以,皇帝現在徵詢其人李右丞“護送”同軍的建議,种師道無話可說。

不過,李綱這個建議也不是一點用都沒有。

汝州、唐州、潁昌府等地失陷後,本就潰兵、盜匪橫行,現在同軍退兵又招攬一波官民,各地更加混亂,沒有大軍進駐,短時間內別想恢復正常秩序。

因而,种師道明知道追擊同軍的主意餿透了,也只能昧著良心附和李綱的建議。

而且,為了政治上不再失分,其人還得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