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七章 大同別樣選官

心裡吃味歸心裡吃味,實際得利歸實際得利。

能公開喊出“笑罵從汝,好官我自為之”的當世,已經透過了科舉的進士老爺們還是分得清輕重的。

自不會有人為了些許“本應該有的風光”措施沒落實到位,而冒著丟掉到手官帽子的風險,在這個時候鬧情緒。

同舟社社首徐澤起於草莽,不懂科舉大事的重要性,把神聖的綸才大典搞得如此寒酸很正常,進士老爺們大人有大量,沒必要為了些許虛名跟這莽夫一般見識。

在不少新科進士心裡,“預任官員崗前培訓”應該類似於趙宋瓊林宴前的禮部禮儀規範培訓。

畢竟不是所有的進士都出自官宦人家,不懂官場禮儀的進士還是有不少的,當官前不進行相關培訓確實很容易鬧笑話。

很多人抱著這樣的心態就去報到了,甚至都沒按要求攜帶個人換洗衣物,等報到了才知道自己想錯了。

同舟社組織的“預任官員崗前培訓”名符其實,培訓課程包含治政理念、新官軌範、吏員管理、公文撰寫、田畝稅收核算等等理論和具體操作的教學。

培訓隊參照軍隊作息制度,落實全封閉式管理,進去了就不能再出來,且為期整整三個月。

並且,是真的“預任官員”培訓,培訓隊有百分之二十的淘汰率,培訓合格了才有機會成為官員,不合格者不能進入實習環節。

沒錯,不是授官,就是實習。

實習考察期間,表現不合格者,還會被繼續淘汰。

到了這個時候,士子出身的新科進士們才知道,幸好同舟社放榜後就立即組織集訓,讓他們沒來得及跨馬遊街、聚宴慶祝。

不然的話,若是在培訓中被淘汰出局,豈不是要丟人丟到家了!

同舟社實行科舉淘汰的制度並不是新鮮事,趙宋初期的科舉殿試也是有末尾淘汰制的。

宋仁宗時,華陰籍士子張元“負氣倜儻,有縱橫才”,卻因累舉進士不第,憤而“走西夏”,與其一起叛逃的還有另一名書生吳昊。

在張吳二人的輔佐下,西夏改革制度,國力大增,曾三次大敗宋軍。

彼時,適逢與張元同科考試並進士及第的趙宋名臣韓琦督兵陝西。

張元在科場敗於韓琦,卻又在戰場上贏了對方,如此“宿命對決”,讓其人有了很強烈的詩興,乃賦詩一首:

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兵機。

張吳兩個落第士子叛逃西夏並反戈一擊的事,給了軟弱的趙宋朝廷極大震撼與教訓,之後,便改革了科舉制度。

嘉佑二年,趙宋朝廷廢除了殿試末尾淘汰制。

規定“殿試無黜落”,凡是透過省試計程車子一律錄取,即便在殿試中被淘汰,也能位列第五甲,並被賜以“同進士出身”。

同進士出身意思是不是進士出身而按進士出身對待。

類似的還有如夫人,如夫人意思就是如同夫人。

如夫人並非真夫人,其實還是小妾。

同進士雖然也不是真進士,但並不影響得到該出身者當官和之後的升遷,仍會被大把計程車子追捧。

科舉考試沒能透過也能被賜“同進士出身”並當官,也只有軟弱的趙宋才能開創如此“仁政”吧。

這套實行了六十多年的規矩到了同舟社這裡,自然不可能再行得通。

強硬的徐澤根本不吃這一套,不僅實行末尾淘汰,還是多重末尾淘汰。

即便透過了崗前培訓之後的實習期檢驗,正式當官之後,連續兩次考績墊底,照樣會被淘汰。

且與趙宋相反,同舟社大考排名只是作為崗前培訓時分班的參考,沒有其他任何實際意義。

就算是大考狀元郎,崗前培訓不合格,照樣別想進入實習。

當然,一慣承前啟後的徐社首並沒有把路完全堵死。

崗前培訓不合格者,下科可以免試再培訓。

若還不能透過培訓結業的,就只有重走科舉之路了。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沒人敢再質疑同舟社進士的“含金量”了。

很明顯,徐澤設計的這套科舉選官制度,容易進卻難得出,且全程都有量化評比。

當官確實很風光很實惠,但當官難、難當官、當好一個優秀的官更難。

不過,開訓後,他們就沒時間和精力想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了。

培訓由吏曹組織,社首徐澤親自授課,社務部長史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