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八章 十世之仇猶可報

冒頓的信總結為一句話:俺孤你寡,都無聊,快來陪俺睡吧!

面對匈奴蠻子赤裸裸地調戲,陰狠無比的呂太后也只能老實回信:

年老色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汚。鄙邑無罪,宜在見赦。

隨國書送給匈奴的,還有兩輛車、兩匹駿馬、美女及其金銀珠寶等。

至少以華夏正朔自居的契丹人做不出宋仁宗死後,要求守寡的太后劉娥陪睡的荒唐事。

相對於匈奴、突厥施加給漢、唐的屈辱,遼、宋兩國還真能勉強稱得上“平等”關係。

唐、漢都是靠著該低頭時就低頭的務實行動,贏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最終一舉成功翻盤,絲毫不影響這兩個朝代“強”“盛”的歷史定位。

而更早時期臥薪嚐膽的勾踐,也靠著“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事蹟為後人銘記。

至於其人嘗糞問疾的隱忍,以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涼薄,則被世人選擇性地遺忘了。

漢、唐與越國翻盤的歷史,很生動地註釋了華夏人的血脈基因:

暫時弱小不是罪,

遭受失敗也不是問題,

再多的屈辱同樣能夠忍受,

但!

只要有仇,就一定要復仇!

今日能報今日報!

今日未報明日報!

明日未報此生報!

此生未報來生報!

父仇未報兒子報!

兒子未報孫子報!

孫子未報曾孫報!

曾孫未報玄孫報!

玄孫未報來孫報!

來孫未報弟孫報!

……

正所謂“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

沒有鐵與血鬥爭的民族,終將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正是這種深藏於血脈基因中“十世之仇猶可報”的歷史情節,才讓華夏文明一次次遭受攔腰打擊後,又浴火重生再次堅強的站起來。

趙宋如果與遼人簽訂澶淵之盟後,能夠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再提兵北伐,直搗臨潢府,也未嘗不能成就“鐵血強宋”的威名。

可惜,畸形的趙宋政權造就了內殘外忍的統治者,他們已經忘記了先人的榮光。

早在澶淵之盟之前,宋太宗趙匡義就因雍熙北伐失敗失去了雄心壯志,轉而自廢武功,施行保守的守內虛外政策。

但百姓沒忘,害怕百姓沒有外部矛盾就盯住內部矛盾的統治者也不敢讓百姓遺忘與遼人的“世仇”。

這就是貫穿兩宋始終不曾中斷的“北伐”主旋律,卻始終沒有真北伐的原因所在。

現在,趙宋統治者為華夏招惹的恥辱在同舟社手中被輕易洗刷。

不用管朝廷控制區君臣百姓收到這個訊息後的複雜心理,河北、京東等同舟社治下百姓卻是知道喊了多年的口號“北伐”,將不再空洞。

實際上,自同舟社接手河北路以後,北伐的腳步就已經啟動,並且從未停止。

只是,大部分百姓之前受限於見識和決心,看不太清楚而已。

而同遼雙方簽訂白溝之盟,遼國緊接著開始抗金總動員之後,徐澤也接連簽署相關命令,進一步加快同舟社北伐準備的步伐。

沒錯!

徐澤根本就沒打算守約,或者說,基於實力對比重新界定雙邊關係的白溝之盟,也必然會隨著雙方實力對比的急劇變化而快速失去約束力。

這本就是一切盟約和協議必然面對的問題,實力對比迅速失衡的任何盟約都不會有任何現實意義。

對於這一點,遼國可能還有部分人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同舟社高層早已達成共識:

無論遼國認不認慫,同舟社北伐準備的工作都不會停止。

其國不認慫,就打到他們認慫為止;

而遼國一旦認慫,雙方重新訂盟,便是同舟社北伐準備正式進入快車道的訊號!

白溝之盟摘掉歷史恥辱的全民狂歡尚未降溫,河北各州府就接連收到總社命令,逐步進行戰爭動員。

在軍方。

各軍戰處針對本軍所擔負北伐任務的戰術推演,不斷髮現新的問題,又不斷修改完善新的方案。

各師工程營全部集中到河間戰區,加快平整道路,搭建橋樑的工程進度,並帶領本地共建會將已經失去防護作用的部分溏泊填平,以恢復交通。

根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