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八章 宋軍缺編的根源

和詵是個務實的人,建議雖然被徐澤否定了,但徐宣撫說得有理,其人就能聽進去,當即長揖一禮。

“下官見識短,也知道相公說得對,只是不知道原因在哪裡,還請相公直言。”

時間不早,還要趕往下一處據點,徐澤邀和詵上馬,邊走邊講。

“和知州,不談什麼漢人、契丹人和根本就不存在的大義,就說遼人什麼情況下才能向我們投降?”

徐澤這個問題難住了和詵,因為事實勝於雄辯。

趙宋立國以來,宋遼兩國數次大戰,雙方互有勝負,被生擒而投降遼國的宋將不少,但反過來投降趙宋的遼將卻極少。

後世楊家將的故事之所以會能廣為流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樣的事在這個時代非常稀缺,才會成為傳奇。

要講遼將不願降宋的具體原因,太多了。

諸如趙宋武人地位低下、宋人打不過遼人讓人看不起等等,一講一大堆。

“相公的意思是,不管如何,都必須堂堂正正的打敗遼人,才能讓他們歸心?”

和詵沉思了好一會,才得到這個答案,但說得還是沒有底氣,畢竟宋遼之爭中,被生擒卻堅決不降的遼將多了去。

徐澤沒有正面回到他,而是又問出了另一個問題。

“遼人接連敗於金人之手,近些年內憂外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原因?

接連不斷的天災,還是君昏臣奸朝政混亂,抑或金人的強勢崛起?

和詵雖然讀書不多,但也是做了七年知州的人,對遼國的情況知道一些,考慮問題也不會太簡單。

這個問題不管從哪個方面看,似乎都能說的過,但這些答案與徐澤的剛才的話似乎又搭不上邊。

“下官以為,主要原因還是遼國朝政混亂,致使金人坐大。”

徐澤不置可否,看著滿頭白髮的老將,問道:

“本官早年曾出行遼國聯絡女直人之事,和知州應該知道吧?”

隨著徐澤不斷攪動趙宋風雲,其人當年的事蹟早就成為了廣為人知的傳奇,和詵當然也知道。

“下官略略知道一些。”

“遼國道宗晚年時朝政確實混亂,但耶律延禧即位後,比起他祖父晚年的表現還是強了不少,以其人對國政的用心來說,比起咱們的趙官家更是強上不少。”

“這!這——”

和詵難以接受徐澤這個論調,卻又實在無法反駁。

他對遼國的朝政知之不深,但本國教主道君皇帝的荒唐和朝政的混亂,卻是無法自欺欺人的。

若不是眼前這位大反賊這些年來一直南征北戰,為大宋平定了眾多的叛亂,甚至起兵後還及時收手,為朝廷保留顏面和元氣,大宋會亂成什麼樣子?

徐澤見和詵心有所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既不是天災,也不是人禍,而是遼國的軍隊不能打了,就這麼簡單。”

“啊?”

和詵被徐澤的話給鎮住了。

徐澤這個答案當然取了巧,但遼國這種野蠻國家,還真是這樣。

只要有強軍在手,有矛盾便解決矛盾,實在解決不了矛盾,也能靠強悍的軍隊解決有矛盾的人,只要遼國的軍隊還能打,什麼問題都不是問題。

見和詵似乎聽懂了自己的話,徐澤彷彿繞口令般接著講。

“其實,軍隊不能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朝政混亂和吃不飽飯,也可以說是天災和人禍。”

“下官似乎懂了一些,可這不正是我們北伐的大好時機嗎?”

和詵之前想的遼國人心亂了,不想打。

但不想打不代表不能打,所以,其人主張要抓住大義,弔民伐罪,儘量瓦解遼人的鬥志,以避免打仗。

現在徐澤卻說遼國的軍隊不能打了,這不更好!

徐澤看著和詵笑而不語,後者一頭霧水。

“哎!相公別逗下官了,還請直說吧。”

“你覺得遼國存在的問題,在趙宋又如何?”

和詵當然知道大宋的軍隊不管什麼時候都打不贏遼人。

可徐澤若是要北伐,必然以他自己的軍隊為主,這可是一支能打的軍隊。

“以相公的練兵手段,再整頓河北兵馬,下官不認為還拿不下燕雲。”

徐澤暗自搖頭,這趙宋,皇帝打仗發陣圖,文官打仗瞎指揮,就連最專業的武將打仗也這麼兒戲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