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零四章 清算遼臣

口和經濟結構,然後再製定更契合燕京實際的社會改革步驟就行。

強勢的征服者不需要看被征服者的臉色,燕京百姓必須適應同舟社,而不是反過來同舟社適應燕京。

其二,審查清算遼國食利群體。

正常情況下,異族入侵導致的社稷覆亡,通常都會血洗原政權的皇族宗室。

而在這之前的滅國戰爭中,又會有大批脖子硬的舊食利者在戰爭中被屠殺。

並且大國的國都通常不會在邊境線上,國都被攻破之前,新政權很少會征服其所有領土。

戰後,還需要大量的行政人才去治理這些地方。

除了征服者自己的人才外,被征服者剩餘的行政人才也會被大量保留使用。

所以,正常情況下,異族征服者的需要接手舊政權的“負資產”並不多。

但同舟社對遼國的征服非常特殊,顯然不在“正常情況”之列。

北遼政權只佔有南京道一地,存在的時間也僅有短短的一個來月,是典型的短命小朝廷。

可在耶律淳篡位之前,燕京就已經接收了遼國東京、上京、中京等地跑來的官員。

而天祚帝倉惶西逃,又讓一些捺缽隨行官員留在了燕京。

不僅如此,建福新政權建立後,耶律淳為了穩定人心,又大封群臣,提拔任用了一大批人。

如此一來,北遼朝廷雖小,卻是編制齊全,官僚充足得很。

再加上享有特權的僧侶、勳貴等,食利者總數驚人。

正是因為耶律淳讓這些人看到了繼續食利的希望,他們才會“堅定地”支援其人取代耶律延禧做皇帝。

但同舟社進軍太快,北遼舉國動員的兵馬在玉河渡輸得乾淨徹底。

除了戰死的蕭乾和時立愛,以及被俘的蕭乾等人外,北遼朝廷其餘文武官員和宗室貴族、後宮嬪妃等,一個都沒有逃脫,盡皆被一網打盡。

透過正面打擊,一舉擊潰遼人的驕傲,認清同舟社是必須尊崇的強者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但透過戰爭滌盪舊食利者的目的卻沒有實現。

遼國經歷了從道宗皇帝后期就開始長達數十年的混亂,人心早就散了。

玉河渡一戰失敗後,滿朝文武就毫無氣節地直接投降了。

顯西門外,面對侵略者的羞辱,除了蕭德妃這個弱女子,竟然沒有一人敢於直面徐澤的拷問。

這些人早就盼著強大而又仁慈同舟社接管燕京,以避免自己被野蠻金人擄走的悲慘命運,絲毫沒有“不食周粟”“十萬人投海殉國”之類的覺悟。

同舟社畢竟不是矇昧野蠻的蠻族政權,也不是毫無底蘊的造反者,被征服者都已經跪地求饒了,任憑徐澤喝罵羞辱都沒人殉國。

面對如此“溫順”的食利者,征服者要是還喊打喊殺,未免做得太不體面了。

但正是這一龐大的食利群體拖垮了兩百年國祚的大遼,新興的同舟社政權自然不會再重複舊政權的故事。

這些人再溫順,也逃脫不了被清算和剝奪特權的命運。

但在具體實施上,徐澤自然不會做得那麼粗糙。

三日前,其人在顯西門外借“大遼是如何滅亡”之問分化遼臣,就是第一步。

當日時間太晚,來不及讓遼臣一一發言,走了形式,選了幾個“可用之人”後,徐澤便率軍進了城。

大部分降臣被單獨隔離,徐澤要求他們各自寫出書面的遼國滅亡原因分析。

這些人寫的材料,除了極少數經秘書室稽核認為有價值外,絕大部分都是相互推諉責任的瞎扯皮,其中又有大部分人將矛盾指向了李處溫。

上屋抽梯賣主子的李元帥表錯了決心,不僅沒有得到征服者的賞識,還成了眾遼臣宣洩國破之恨靶子。

徐澤公務繁忙,稍微瞄了幾眼這些人供述後,便命林完將這些材料都送給李處溫自己欣賞。

得知眾人這麼恨自己,心憂小命不保的李處溫徹底撕下了臉皮。

其人不眠不休,寫了厚達百頁的“悔罪書”,一一列舉其他人罪過,想要將所有人都拖下水。

正事不行只會鑽營的李處溫又一次會錯了意。

徐澤雖然看不上這群爛泥扶不上牆的遼國臣子,但也沒有興趣砍掉所有人的腦袋。

新舊政權交替之際,一些經手實務的遼臣必須暫時保留,要處理他們也得等到順利移交完相關工作再說。

而且,處理這些人也用不著李處溫跳出來攀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