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六國演義

不看最終效果只以眼前效率論的話,金國這種不管不顧悶頭抓遼帝的戰術,無疑是以最小的代價最快的時間,滅亡遼國這種遊牧民族建立的大國之最佳選擇。

作為方面統帥,而非勢力領袖,牛皋並不關心金國到底要多久才能滅亡遼國。

其人只關心遼國被金國這麼一通狂暴輸出後,已然崩潰,正是擴大戰果搶地盤的好時候,西方面軍要向哪個方面突破,才能為同舟社贏得最大利益。

戰前,徐澤制定的計劃是西線取得蔚州後,再根據時局變化,決定繼續西進或是回師涿州。

現在的時局是東方面軍已經拿下了燕京,並很快就會全取整個南京道。

而同舟社的頭號競爭對手——金國主力卻已經打入西京道,並分散在各處攻城略地。

很明顯,回師涿州這一選項可以不用再考慮了。

西方面軍必須抓住時機,繼續進軍。

牛皋面臨的選擇,主要是向哪個方向進攻。

控制蔚州後,西方面軍的突破方向主要有兩個。

其一,繼續向西,攻下應州和朔州。

這一戰略的好處是暫時避免與金軍爭地盤,能迅速進軍,快速拿下這兩地。

壞處是新取得的地域過於狹長,補給不便。

而且,這兩個州的南面是趙宋的河東路。

同舟社日後一旦與金國翻臉,蔚、應、朔三州就有被金軍攔腰切斷的風險。

要是金國再和趙宋沆瀣一氣,同舟社夾在中間,戰略上會非常被動。

其二,向北攻擊大同府弘州、順聖等縣。

這一戰略的好處變被動為主動,拓展蔚州的防禦縱深。

壞處是此舉會卡住了金人西進的脖子,極容易引起後者的過激反應。

其實,涉及到攻擊方向的戰略問題,牛皋並不能擅自作主。

最穩妥的辦法是派快馬帶掌握的情報回燕京,請社首自己作決定。

但西線戰爭形勢瞬息萬變,金軍顯然也意識到了同軍即將入局,正在抓緊時間攻城略地。

先請示社首再動手固然穩妥,不用承擔選錯了戰略的責任。

但山中道路曲折,這一來一回,有很大可能會在傳遞訊息的過程中,前線的形勢就發生了急劇變化,之前的絕佳戰機已經失去。

徐澤將方面之任交給牛皋,其實就已經給了其人臨機決斷之權。

牛皋也不可能把自己都沒有任何傾向的意見直接傳回去交給社首定奪,這樣做也太不負責任了。

情報參軍馬擴的意見是立即北進,爭奪西京道戰略防禦的“高地”,將蔚州、大同府東面、奉聖州南面以及南京道連成一片。

其人還給出了這種戰術的必然理由——同舟社缺騎兵,暫時沒法和金國比機動力。

就如同金人的國力實際決定了他們必須遠距離機動,非要抓住遼帝不可一樣。

同舟社的實際,也決定了必須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打下一地就要切實控制一地。

繼續向西,攻下應州和朔州,戰術上簡單,卻將戰略主動權交到金軍手中;

而向北攻下奉聖州和大同府部分州縣,則是先讓己方立於不敗之地,掌握戰略主動。

牛皋其實已經被馬擴說服了,但其人畢竟是方面統帥,站得位置更高,要考慮的問題更多。

西線攻略不能只追求戰術上的最大效果,還要服務於同、金、遼三方角逐的大戰略,不能破壞聯金滅遼的總方針。

萬一金軍誤判了形勢,認為同軍攻略北線,是掐其後路的危險行為,會不會放過已經被打殘的遼國,返身突襲同軍?

或者,同軍北上攻下大同府東面諸州縣,再向東進攻時,卻發現金軍早就分出部分兵馬越過長城,全取了奉聖州,將同軍夾在了中間,豈不尷尬?

任何戰略都要建立在情報充足基礎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馬擴的推測的確像那麼回事,但畢竟只是推測。

同軍掌握的相關情報還不足以支撐馬擴的這一推測,萬一形勢根本就不是他說的那麼回事,怎麼辦?

牛皋正苦於情報不足,而難以決斷時,斥候卻在廣陵抓住了遼帝的逃亡衛士耶律九斤,這個人帶來了很多牛皋急需的情報。

耶律九斤最初並不是一個人孤身逃亡的。

其人離開夾山時,還帶著十五個不願再跟著耶律延禧繼續亡命的護衛。

耶律九斤原本的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