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上)(1)
上海社保案的被查處,是中國社會中最令人震撼的事件之一。在上海原有的100億元社保基金中,有32億元被監管官員挪用,私自拆借給私營企業用於高速公路等行業的投資和收購。拔出蘿蔔帶出泥,隨著社保案的浮出水面,包括原上海市委書記*在內的一批領導幹部和企業家受到刑事、黨紀政紀處分。
上海社保案對社會的震動,不僅僅在於涉及的金額高達幾十億元,也不僅僅在於這幾十億元是老百姓的保命錢,甚至也不僅僅在於涉案官員地位之高。上海社保案最讓人關注之處是這樣一個大案發生在上海,而上海歷來被看做我國現代化水平最高、治理基礎最好、管理也最為規範的一個城市。特別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當一些*大案被查處的訊息頻繁從各地傳來的時候,上海彷彿成為一塊淨土;在權錢勾結成為一種遠非個別的現象時,上海彷彿成為唯一的例外。而上海社保案的發生,使得人們有機會來重新審視這當中過去一直處於被掩蓋狀態的問題。
在國企改革討論中,曾有人將國有企業形象地比喻為不吃即化的冰棒。實際上,這種不吃即化的邏輯已經不僅僅存在於國有企業,在其他已經積聚起來的公共資源中,這種邏輯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社保基金就是一例。社保基金有兩大特點:一是數額大,年年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