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門師兄,三日之後如何答覆宋王殿下?”
“原本師兄還想與之虛與委蛇,既然楚王殿下已經為我們指明瞭道路,放著逍遙王那麼一尊大神不用,還求什麼小鬼?”
“不錯,此事請逍遙王出面,應該正當其時。”
是啊,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吳崢正在借用觀月亭修煉呢,怎能好意思拒絕崆峒派,替其分憂解難的小小要求呢?
所以,當悟同道長隔天特意親自為吳崢等人送去晚飯,並趁機把宋王顧是在崆峒派大殿內所說的話告訴了吳崢。無需多說,吳崢也就明白悟同的用意了。
“道長稍安勿躁,不是還有一天時間嗎?到時自有助力。”
“無量天尊。多謝逍遙王又解崆峒派一次危難。”
六百一十二 心有不甘亦枉然
三天時間已過,第四天早晨,早課後悟同道長便於崆峒大殿內聚集所有悟字輩弟子等待宋王顧是的到來。
“掌門師兄?”
“各位師弟放心,以逍遙王的為人,既然答應了,就絕不會失信。”
悟同道長內心是十分篤定的。
果然,卯時剛過,山門處的執事弟子匆匆來報:“啟稟掌門,山門外來了大批騎兵。”
“無量天尊。為將者何人?”
“來人自稱幷州府節度使寧大人麾下偏將司徒準。”
“快快有請。”
“弟子遵命。”
執事弟子回去後不久,便帶領以為白盔白甲,年近四旬,相貌儒雅的將軍來到了崆峒大殿內。
“司徒將軍請上座。”
“末將司徒準見過崆峒派各位道長,見過悟同掌門。奉節度使寧大人之命,特來守護崆峒派山門上下,以保證逍遙王與眾位夫人金安。將令在身不敢耽擱,還請悟同掌門見諒。”
說罷抱拳一禮,隨即轉身命身後隨從道:“傳本將將令,此刻起,除崆峒派弟子之外,任何人不得在崆峒派停留。違者以亂民賊子處置。”
“得令。”
隨從迅速跑回崆峒派山門入口,手中令旗一擺,數百頂盔摜甲的騎兵突入崆峒派山門之內,首先便把迎賓館圍了起來。
此時司徒準也已經走了過來,揚聲對迎賓館內喊道:“奉幷州府節度使寧大人將令,特來驅散崆峒山閒雜人等,半個時辰之內,如若還有人沒有離開崆峒山,將以亂民賊子論處。”
剛要前往崆峒大殿內詢問掌門悟同道長考慮結果的宋王顧是聞聽此言,頓時被氣的面色青紫,好半天沒有說出一個字來。
“殿下,屬下出去看看。”
見宋王顧是擺擺手,先生安哲緩步走了出來,向站在門外的司徒準一抱拳說道:“請問司徒將軍,是幷州府節度使官大,還是宋王殿下身份尊崇?”
“閣下何人?”
“不才安哲,宋王殿下隨從。”
“為將者唯聽命行事。”
“放肆,小小偏將竟不把堂堂皇子放在眼裡!”
“來人,拿下!”
只是這一聲,就把想要狐假虎威的先生安哲給嚇得掉頭就跑了回去。
宋王顧是之所以留下來沒走,其一是看好了崆峒派的實力,以及涼州城的地理位置。其二則是考慮吳崢應該還會顧忌顧家的權勢,不可能對自己怎麼著。可實在沒想到,幷州府節度使派來的一個小小偏將竟然不把自己放在眼裡。而且,兵圍迎賓館明顯就是衝自己來的。這說明什麼?說明這一切都是吳崢有意為之。
其實,顧是還是錯怪吳崢了。他所不知道的是,訊息是寧小坤傳回幷州府的。以寧小坤的脾氣性格,本就因為寧府上下數百口人死於一旦而恨死了皇上顧舒,哪裡還會把宋王顧是,一個小小的早已不得地的三皇子放在眼裡。
不得已之下,宋王顧是隻能帶著隨從,在司徒準規定的半個時辰內,垂頭喪氣離開了崆峒山,甚至都沒有機會見上悟同道長一面。
“無量天尊。多謝司徒將軍。”
“道長不必謝末將。山門並非屯兵之所,末將帶人暫時駐守在涼州城南,若有需要隨時可派人前去通知一聲。”
“如此有勞司徒將軍了。”
“告辭。”
武將就是武將,隨著宋王顧是的離開,司徒準也馬上帶領五百騎兵下山,依言與崆峒山和涼州城中間位置安營紮寨,踏踏實實住了下來。並沒有派人去與吳崢,或者寧小坤姐妹聯絡。
無需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