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經濟。

啟動經濟,1998年以來,國家已經採取了許多措施,天天都有好訊息,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這句話,幾十年都是一樣,好象沒有不好的時候。沒有好轉不正常,政府的力度夠大的啦!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感覺生計困難,這是正常的,因為市場經濟競爭的壓力大了。

許多事物,除了具體的形態存在差別之外,都有內在的一致性。發展經濟,搞建設,搞市場經濟,好象打仗一樣,難怪人們總是說:“商場如戰場‘。既然商場如戰場,那麼在戰爭中,最主要的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回顧中國革命走過的歷程,不是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鑑嗎!當年國共大決戰之初,國共兩黨的軍隊實力可謂懸殊,然而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毛澤東卻把’守一‘和用兵緊緊的結合起來,以超人的膽略和宏大的氣派,從戰略上,首先集中兵力,在東北打殲滅戰,接二連三,就勝利了。正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核心就是從’點‘做起,抓住重點,選擇好突破點,由點到面,以點帶面。東北戰役的勝利,大長了共產黨人的志氣。關鍵是東北的解放,百萬大軍出關,形成了橫掃千軍之勢。這裡有三點,一是選準點;二是集中兵力;三是各地的配合。但關鍵是戰略選擇。最終形成’潮‘,造成’勢‘,正所謂’歷史潮流‘,’大勢所趨‘。

2。經濟特區與資本積聚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同樣面臨如何啟動的問題。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智慧和膽略,首先在沿海搞特區。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東部和環海經濟得到了很大提升,中國經濟整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深圳特區的發展,很多人只注意到其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很少有人注意其對中國經濟整體發展的真正戰略內涵。特區的設立,國家並沒有投入多少資金。剛開始,‘淘金’者只是少數,隨著‘點’的積聚,‘潮’的湧動,‘勢’的形成,深圳成了世人矚目的地方,投資的熱點,據說當時積聚在深圳進而在廣東的資金有2400多個億。深圳對中國整體來說是一個點,透過資本積聚促進自身和廣東經濟,進而引發環海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正是透過這個點逐步活躍起來的。這才是‘深圳奇蹟’對中國經濟整體發展戰略的真正內涵。

3。逐梯而上、由點到面——啟動經濟的進一步辨證思考前面,我們已經談了經濟發展的階梯理論、啟動經濟的點啟動理論。我們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雖有好轉是政策的作用力,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等等。目前中國經濟基本上呈東中西階梯狀,蹬梯需逐梯而上。東部和環海經濟已經得到了提升。因而,進一步啟動中國經濟,必須找準啟動點,這個點不是企業,也不是某個消費領域,這個點是空間上的一個點,是一個合適的區域。

這個點應該在‘不東不西不是東西’的中部,選擇中部的一個地區或經濟區作為‘特區’。透過這個點輻射周邊,承東啟西,進而啟動中國經濟這個面。啟動西部,不說新建專案有沒有經濟效益,也不說西部的範圍有多廣,會不會加重未來的負擔,單就西部的條件,自然環境,啟動的成本會太高,超出了目前的經濟能力。西部不能啟動,經濟發展不了,政治也就更談不上了。西部只能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而不是近期的重點。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要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方面是要起到示範作用,另一方面富起來的人有了資本積累,可以透過擴大再生產,帶動更多的人富起來,這是以點帶面;搞經濟特區,進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從而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這也是以點帶面。

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規律性,推動事物的發展,必須要找出它的規律並要遵循它,抓住主要矛盾,抓點帶面。不同的事物,主要矛盾點也不一樣,但內生質都一樣。打仗要集中優勢兵力,市場經濟要集中資本,特別是在經濟啟動時期,必須要集中足夠的‘兵力’。

中國經濟這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企業虧損面大;經濟效益不好,職工收入不高,消費不旺;通貨緊縮…,經濟增速呈下降趨勢。因此加大基礎設施也好,抓大放小也好,看似‘點’,實則是‘線’與‘面’,均未產生‘集中’積聚的效應,況且由於制約,這些措施的力度又會被抵減,因而不能形成‘潮’,造成‘勢’,這就是為什麼經濟總是‘啟而不動’的原因。

按照階梯發展和點啟動的理論,如果我們一方面在中部選擇突破點,另一方面調整區劃,實行州治,作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