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合作單位開發適用於Windows作業系統的安全配套產品;四是微軟公司將與國家計委及其重點推薦的合作單位在協商並簽署合同的基礎上共享微軟軟體原始碼;五是微軟公司將加快產品本地化程序,促進中國軟體產業發展。透過此備忘錄,微軟共計向中國投入62億元,這被當時的媒體稱為62億元大單。這項計劃起緣於鮑爾默與曾培炎的一次會面。2001年5月,在香港的財富論壇上,鮑爾默會見了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參與中國軟體產業建設。”鮑爾默說。國家計委高新技術司的一位官員認為,微軟在中國最初的策略是隻賣產品,不做合資,不搞合作,也不轉讓技術。中國政府由此認為微軟並沒有做到中國希望透過改革開放實現的目的——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因此,政府多次提出微軟應該對中國的軟體產業做出承諾。四個月後,一份《中國軟體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遞到了國家計委。隨後,雙方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商談。商談的過程非常艱苦,微軟大中華區戰略發展部經理龔定宇親自一家家地去看國家計委推薦的合作單位。此備忘錄的推出還與唐駿的努力有關。唐駿認為,微軟要改變自己在中國的形象,必須要在中國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潛在市場改變自己的遊戲規則。在唐駿的推動下,微軟破例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微軟在全球的第一家合資公司中關村軟體在2002年1月宣佈成立,第二家合資企業微創公司不久後也已推出。62億元大單是微軟中國發展史上的標誌**件。鮑爾默上任以後,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在25年內重塑微軟。中國是計劃中的一個重點。走到這一步,微軟其實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摸索,才得出這樣的結論。從唐駿上任之後的一系列舉動有其歷史淵源,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釋放出的能量。微軟總部的全力支援、微軟內部高漲計程車氣,都為微軟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供條件。與計委的62億大單,既是微軟送給中國政府的禮物,也是微軟總部、鮑爾默送給唐駿的禮物。

五、更中國的微軟

民族情緒1999年,中國駐南大使館被轟炸,學生、市民走向街頭,反抗美帝國主義。民間反美情緒高漲,街頭的情形類似“五四”時代。1840年以來,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太多的災難。西方人也許很難理解這些災難留給我們這個民族的影響:挑戰更易激起情緒上的反應。微軟也是這樣,微軟中國此前先後遭遇“亞都事件”、“蓋茨發怒事件”、“方興東挑戰微軟事件”,微軟總部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學界開始反思,美國的肯德基、好萊塢大片不僅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殖民,也對我們精神進行了殖民。《挑戰微軟》則進一步指出,在微軟、英特爾的壟斷下,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有被殖民的可能。當年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未能實現的目的,現在正以新的方式實現。此語一出天下驚。當年微軟決定在中國設立微軟亞洲研究院就是例證,中科大、北大、清華等高校,以及中國科學院等院所都認為:這是微軟在搶奪中國智慧資源。那一年,“知識經濟”一詞經中國官方提出後開始流行,人們認為:微軟擁有了這些資源就擁有了中國的未來。坊間的說法則更形象,更直接,將其形容為“狼來了”。微軟在中國的形象也不是從來就差,微軟剛到中國來時,並沒有被貼上霸道、專橫等標籤。1999年是個轉折年,中國駐南大使館被炸、《挑戰微軟》一書的出版是轉折年裡的標誌**件。唐駿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要改變微軟的這種形象。面對中國對微軟的民族情緒,唐駿從一箇中國人的角度說服美國總部理解這種情緒,一方面提出自己的應對措施:有道理的建議,微軟加以改進;沒有道理的言論,不攻自破。有些企業很小,他們以挑戰微軟抬高自己。唐駿對此心平氣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模式,有人把挑戰微軟作為模式,也可以。但最終起作用的還是消費者,如果他的功能好過微軟,消費者當然會選擇他;如果微軟依然是首選,他炒作也沒有用。使用者是最聰明的,他相信使用者。問題並不那麼容易解決,這些企業挑戰微軟的背後,有商業利益的博弈,也有情緒道義的支撐。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唐駿就能解決的,也不是微軟中國能解決的,甚至不是微軟能解決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或許時間能撫平傷痕。壟斷追問一些企業呼籲,微軟什麼都做了,中國軟體產業還做什麼?他們認為微軟是市場上的壟斷者,限制了競爭。壟斷追問是懸在微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僅在中國,在美國、歐洲、日本,微軟面對著連續不斷的壟斷追問。唐駿認為:微軟的市場優勢是歷史形成的,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