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裝搶奪與盤剝,大量的白銀和黃金被當作鴉片貨款和戰爭賠款流出中國,進一步造成了中國黃金與白銀等貴金屬硬通貨的嚴重匱乏。自此以後中國境內的連年內戰和日本侵略中國,更是造成了我國黃金與白銀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黃金與白銀用作了軍械物資的購買,另一部分被大量達官顯貴外逃攜帶出國。至今中國民間依然有這樣的國際黃金疑案未了結。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政府炮製的〃金圓券〃事件就是另一個有代表性的黃金外流事件。國民黨政府財政連年出現鉅額赤字,為了彌補赤字,就大量發行法幣,法幣猛增,物價隨之飛漲。為了挽救經濟崩潰,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實行所謂的〃幣制改革〃和〃限價政策〃。其中國民黨政府頒發的《金圓券發行辦法》規定金圓券每元含黃金克,發行額以20億為限。按1金圓券摺合法幣300萬元的比率收兌法幣。同時規定黃金1兩等於金圓券200元。白銀1兩等於金圓券3元。美元1元等於金圓券4元。

當時國民黨政府使用高壓和誘騙等手段強制推行這個法令,命令國統區的人民必須在1948年9月30日前將所持黃金和白銀全部兌換成金圓券,過期不交者,一律強制沒收。不到兩個月,就從人民手中榨取金銀外幣總值達2億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開始的搶購風潮波及國民黨統治區各大城市,物價更進一步飛漲。11月10日,國民黨政府被迫宣佈取消限價政策。12日又公佈《修正金圓券發行辦法》法令,規定1金圓券的含金量減為克。公開宣佈金圓券貶價4/5,撤銷金圓券發行20億元的限額。之後金圓券無限量發行,至1949年5月,金圓券發行額為六十七萬多億元,金圓券也像法幣一樣成為廢紙。

這些用〃金圓券〃兌換來的黃金、白銀,以及國民黨政府中央銀行歷年的黃金、白銀儲備等,在1949年由軍艦押送至臺灣。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蔣經國拿出一封蔣介石的〃手諭〃,上面明令俞鴻鈞儘快將全部庫存的黃金、白銀和美鈔運往臺灣。當時,國民黨經過所謂的〃幣制改革〃,發行金圓券,強行將民間的幾乎所有黃金和美元收歸國庫。關於這筆款的數目,說法不一。國民黨的文人陳孝威說是〃黃金50萬兩〃;也有的說是美金8000萬元,黃金萬餘兩, 銀元3000萬元; 而李宗仁的秘書梁升俊說南京失守時,〃國庫尚有黃金280萬兩,美鈔5000餘萬元,經合署的棉花紗布出售總值不下美元1500萬元,還有價值巨大的有價證券〃。 總之,在當時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字,在蔣介石的直接指揮下,這筆鉅額財富用海軍軍艦全部搶運到臺灣。

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在這樣一個幾乎〃無金〃的中國大陸上開始經濟建設和金融體系建設。中國政府只能從新生產黃金中獲得增加,而沒有歷史存留的積累。在1949年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在黃金問題上一直是嚴格管制階段,黃金開採企業必須將所生產出來的黃金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而後由中國人民銀行將黃金配售給用金單位。那時新生產出來的黃金主要用於我國緊急國際支付和國家儲備。到1982年社會大眾才重新開始有權力擁有黃金,擁有黃金的渠道還只是透過商場可以購買到黃金首飾而已。

中國黃金市場的供給:由於中國黃金市場於2002年推行改革及市場自由化,此後中國黃金生產量的年增長率迅速上升。 1995年至2004年僅10年期間,中國的黃金產量增加約; 而全球黃金只有的增長。2005年中國產金噸,創歷史最好水平,黃金行業實現總產值395億元人民幣,是位列南非、美國、澳洲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產金國。 據中國黃金協會的資料,中國的潛在產量約為15000至20000噸左右,其中已探明的儲量約為1489噸,居世界第七。

第十章 國內黃金市場概述(2)

中國內地去年黃金消費總量達到253噸,在印度、美國、沙特之後,排名世界第四位,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另外根據市場需求及新世紀前20年我國黃金生產發展規劃,預測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黃金年產量分別為220噸、250噸、280噸、300噸,預測同期消費量分別為250-300噸(不包括香港和臺灣地區)。目前我國黃金年產量接近200噸上下,需大於供的情況將在較長時間記憶體在。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9月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