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服。這是一人份的量,你們人多,照此比例加量就是了,此方祛風散寒止咳化痰,專治風寒咳嗽。”(注)
“咦?就這兩樣東西麼?既然都有生薑,這和薑湯有什麼區別呢?”半夏有點不解。
“因為生薑只是散寒,而飴糖能潤肺止咳,我們那有人傷風咳嗽,都這樣治,也省得去麻煩醫婆。”
“原來是這樣,謝謝姑姑指點,回頭我就試試去。”得了個治病的方子,半夏腳步頓時輕快起來。
兩人沿著太醫院圍牆繞了半個大圈子,從平時送菜的小道進入女醫館,連拉帶拽地過了幾道門檻,終於抵達容姑姑的院子。
容姑姑早就在等著了,聽到院裡動靜立刻出來,半夏照香茹指點把車上的東西搬下來堆在廊下,領了容姑姑的賞錢後告退走了。
香茹找出給容姑姑的衣物,細心地放進她的衣櫃,再從布匹針線中拿出一半抱進了另一間屋子,那裡幾個大箱櫃是專門裝這些東西的。
香茹把新領的布料放進櫃子裡,再翻找出以前領的白布用塊小包袱皮包好。除了消耗比較大的各色針線,箱櫃裡數量最多的就是各式布匹,有好些都放了幾年,連香茹都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東西,放久了變色不適合再做衣服,只能用來做鞋襪。
將櫃子整理清爽後,香茹出來依慣例向坐在睡房裡喝茶的容姑姑彙報了一下情況,容姑姑聽完就揮手讓香茹下去了。
香茹到廊下找出廚娘四人以及丁香銀花金紅根的衣物包扔到一邊,再從布匹針線包中理出七人各自的份例。香茹雖是昨天突升的廚娘,但因為與金紅根剛好對調,不需要上報給上面重新調整每月配給的物品總量,所以她只需將原本金紅根的份例放進自己的包袱裡即可。
香茹抱著一摞包袱回到廚房,丁香、銀花和金紅根剛剛開始洗菜,跟她們三人打了個招呼,香茹徑直先去了前晚還睡過的屋子扔下三個包袱,接著再回現住所,跟在院子裡洗衣服的李廚娘三人打了個招呼,將她們的東西放在她們各自的床上。
見今年冬季的份例下來了,廚娘們趕緊就開始商量衣服繡花的事。
在這個院子住的都是來自各院的“後備大姑姑”,各人上頭的掌事姑姑們平時就互相競爭,底下的人自然不能免俗,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你不想跟別人比,別人卻一門心思地想跟你比,不想平白被別人看輕的話自己就更要用心,這就是身不由己。
好在她們的份例大,再怎麼被容姑姑剋扣,該用的針線還是夠的,只是不像容姑姑那樣富裕到可以三天兩頭的換花樣。
透過敞開的窗戶香茹見李廚娘她們已經嘀嘀咕咕地商量起來,淡淡一笑,把自己的衣服收進櫃子裡,另外把帶回來的製鞋原料與鞋樣放在一起,她也要忙起來了。
中午忙完,香茹伺候了容姑姑吃飯,大家一起動手整理了廚房,香茹帶著人去容姑姑院裡把大家的東西搬到廚房。四位廚娘分頭主持,這邊兩位廚娘招呼大家領取衣物,那邊香茹和李廚娘分配布匹針線。
都是做慣的活,大家也都早已習慣物品被姑姑剋扣下去中飽私囊,到手上的雖然所剩無幾,總比沒有好。
發完東西,李廚娘三人就回屋歇中覺去了,香茹可不敢去休息,她抓緊時間在廚房裡製作漿糊,這是為了做千層底而用的。
漿糊煮好後香茹立刻回屋,掀掉床上的被褥和墊席,露出下面平整的床板,將今天剛領來的白棉布剪成同樣大小的布塊平鋪在床板上,用刷子仔細地往上抹漿糊。
抹一塊就貼一塊,這是個細活,一定要貼平壓緊,不能有氣泡,不然就會影響鞋底質量,香茹用一根硬木條幫助完成這道工序。
木條比手掌好用,而且棉布塊剪得不大,正好就夠剪出兩雙鞋底,一下工夫就能完全推平所有氣泡,將兩層棉布緊緊的貼合到一起,接著就再刷漿糊,再往上貼棉布,一直要貼九層。
忙了兩天,香茹做出了九塊這樣的布板,又用兩天時間稍稍陰乾,跟著就開始烘乾的工序,將所有布板正反兩面全部烘乾烘透,不留一點溼氣,直到變成一塊硬邦邦的名符其實的“板子”為止。
待這九塊布板完全弄好,大家也已經正式進入冬季七八天了,這時廚房迎來了一個好訊息,肖姑姑的食慾有了讓人心喜的好轉,每餐終於能多進食一些東西,尤其是早晚送去的米湯和白粥,肖姑姑都能一次性全部吃完,中午用各種材料混煮的麵湯也能最少下肚一半。
這的確是件好事,自從肖姑姑生病之後,廚房裡的氣氛好久沒有這般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