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6部分

要徹底的切斷蘇聯與黑海的聯絡,從而將黑海交通線徹底的砍掉。

同時,烏克蘭地區是蘇聯目前的主要產糧區。

對於蘇聯這樣的共產國家,其社會生產操作能力低下,糧食是一個很脆弱的環節,儘管美國此時援助蘇聯,給了蘇聯大量的糧食,但並非是美國完全的養著蘇聯人民,只是把糧食缺口給堵上。

進攻烏克蘭,就是要擴大這個糧食缺口。

美國如果願意繼續援助的話,那麼,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蘇聯此時的人口是一億一千萬人,相當於是美國人口的總和還要多出一千萬。

尼古拉二世的俄國,此前只有兩千萬人,自攻下了高加索地區以及伏爾加河東岸和西岸南部地區後,已經搶回了近三千萬的人口,人口已經恢復到了五千萬左右。

這些搶回來的人口,在中俄兩國的努力下,總算是做好了思想工作。

雖然還存在一些刺頭,但總的來說安分了許多。

大棒加甜棗,這就是收買民心的方式。

而此時俄國內部的制度,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而且人民還有基礎生活物資保障等福利可以享受。

隨著俄國的經濟開始發展,需要這種救濟的人已經是越來越少了,負擔開始減輕很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華帝國基本上已經不需要拿出太多的糧食去救濟俄國民眾了。

相反,俄國人的經濟發展起來了,等於說是把這頭奶熊給養肥了,可以進行擠奶了,不過此時還不是太肥,而且出於對蘇聯戰爭的需要,暫時還是可以讓俄國人先過的好一點。

亞聯儲此時,在俄國地區正學著美國的把戲,開始大幅度的降低貸款利率。

中國此時雖然在中國境內不跟進這種模式,但在俄國境內還是一定程度上的跟進的。

這導致俄國人開始變得很有錢。

就如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樣,號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實際上日本人後來全是窮光蛋,儘管看上去很富裕,到國民負載累累,之所以看上去還很繁榮的樣子,那是美國出於對中國圍堵的需要。

此時的俄國,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有些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的相似。

俄國人很多錢了之後,經濟就開始繁榮了,俄國人也開始瘋狂的建設了。

公路、鐵路、橋樑等交通基礎設施,都在瘋狂的建設,對於俄國這樣大的國家來說,建設這些東西確實是要很多錢的。

而中國又要對俄國的資源進行開採,自己去建設貌似很不划算。

因此貸款給俄國人,讓俄國人自己去建設。

反正這些建設成果,最終都是華東銀行的東西,或者是**的華東銀行。

俄國的繁榮,也成為了向蘇聯人民宣傳的一個重點。

俄國人民開始享受很豐富的物質生活,很多商品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大部分都是進口,等於是貸款給俄國人去買中國的商品。

其中輕工業商品是俄國所稀缺的,因此俄國在進口方面主要是輕工業商品進口較多,而輕工業商品正是中國可以隨意擴充產能的產業。

不僅俄國繁榮了,中國的輕工業製造也開始繁榮。

當然,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讓俄國人把錢弄到建設之中。

隨著市場的繁榮,基礎建設就好比母雞生蛋一樣自然而然,加上亞聯儲的大力支援,俄國的基礎建設速度也很快速。

此時俄國的主要經濟中心就是伏爾加河東岸地區,以及高加索地區,西伯利亞還是相對的落後。

遠東地區大部分被割讓給了中國。

西伯利亞地區主要是天冷了,西伯利亞寒流可不是一般的冷。在西伯利亞,公路不是很發達,基本上沒有什麼公路,主要靠的都是水運及空運。

鐵路也是修在比較靠南部的地區,基本上都是從中國漠北省穿過。

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這是中國的後花園一樣,其建設主要還是中國來承擔,要建設的東西也都是礦區的需求。

礦區要開採,總得能運得出來。

中東鐵路是一個貫穿東西部的漫長鐵路,這條鐵路如今一直髮揮著很巨大的作用。

不過主要的交通線,還是轉移到了從中國西域省修到哈薩克地區,再修到伏爾加河地區的鐵路。

這條鐵路的氣候不似中東鐵路那麼惡劣,而且修起來也不是太麻煩,大部分都是平地,中華帝國已經將這條鐵路修成雙軌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