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奇快無比,到時對資源的需求量就大了,吾等今日爭得一地,即是為子孫爭得一地之財富。”
“元首所言極是,得資源者得天下。”吳彥章不動聲色的拍了記馬屁,接著不解的說道:“我們為何不與那個蘇維埃籤個條約,一定要和俄國臨時政府呢?倘若這個蘇維埃能打敗俄國臨時政府的話,那豈不是和那個蘇維埃簽訂更為直截了當?”
“話雖如此說,不過和蘇維埃簽訂條約在國際上不具備合法性,容易遭至列強詬病。再則,若是與蘇維埃簽訂了這條約,日後就不好開戰了。”夏鈞解釋道。
“元首是想在日後繼續向俄國進攻?那豈不是又要打仗了。”陶成章眨了眼眨眼,認真的問道,“這可是大仗啊”
陶成章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以往與日本打的都是區域性戰爭,若是陸軍打進俄國,那就是全面戰爭了。
——————
第一更到
第一卷 第兩百八十六章 中國戰爭潛力
第兩百八十六章 中國戰爭潛力
夏鈞凝重的點了點頭,蘇俄成立即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即是打蘇俄不用承擔國際壓力,但負擔卻是蘇俄的頑強程度。
最具威脅的就是游擊戰,以及嚴寒的氣候。
蘇聯的氣溫,極有可能驟降至零下五六十度,在這個年代是完全有可能的,特別是戰爭發生時。
就連土耳其在這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動進攻,在路上都遭遇極寒氣候,被凍死了大量士兵。
極寒氣候是非常恐怖的,部隊必須有足夠的燃料,如果這時候被游擊隊破壞了交通道路,那會給後勤造成極大的困擾。
反游擊戰的方式有多種方式,其中最直接的就是三光政策,不太直接的就是分化政策,都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但我們中國需要戰爭的洗禮,要想站在世界的巔峰,也必須經歷戰爭。”夏鈞對陶成章說道。
閻錫山是在場唯一懂些軍事的,他對陶成章說道:“以我們的發展道路及目標,這也是必然要發生的結果,雖不可能說做到完勝,然卻可以做到不敗。”
“為何?”遊正斌不解的問道。
“以我們中國的人口,戰時如果有必要,我們絕對可以建立起一支人數超過兩千萬的陸軍。如果說戰爭是二十年後爆發,那麼二十年後我們人口大幅度增長,甚至可以拉起一支三千萬到五千萬人的陸軍。”閻錫山推算道,現在中國的人口已經增長到了四億五千萬人了,而且在政府的號召之下,走上了多生多育的路線。
二十年後中國的人口必然比現在更多,說不定能夠增長一倍,那就是八億人口,按照二十分之一的徵兵密度來算,也就有四千萬的兵源。
“這個我知道。”遊正斌點頭道。
“人口是一個戰爭所需要的必然基礎,現在的德國就因為人口不足,打起來後勁不夠。”閻錫山說道:“元首以前說過了,未來的戰爭打的是大兵團、大工廠、大實驗室。”
“大工廠方面我們也有,而且大工廠有一個限制,那就是原材料的問題,德國人就是因為原材料不足,也是造成他們後經不足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我們中國和德國就不一樣了,我們現在的國土面積之大,資源之多,遠不是德國可以相比的。而且我們連年儲備原材料,一旦戰爭開打,我們完全不用為原材料而擔憂,想造多少飛機、戰車都不必受原材料的制衡。”
閻錫山給他們分析道,“再則就是農業,我們的農業世界第一,我們的農業生產力如此發達,戰時甚至可以縮減農業人口,把農產品出口生產的那部分農業人口轉移到工業上去。同時戰時採取配給制,可以保障國民生活水平不變,從而讓整個國家當中的大部分國民都參與到戰爭中去,這樣我們可以打持久戰,而國民不會出現太高的厭戰情緒。”
夏鈞笑著點了點頭,閻錫山分析的確實沒錯,中國在諸多方面都解決,在這個大實驗室方面閻錫山則不太瞭解,這是很機密的東西,內閣也沒有接觸到。
“這個大實驗室嘛大家就不用擔心了,帝國成立後已經開始研究更尖端的軍事科技了,目前都找到了正確的研究方向,個別專案上已經突破了。”夏鈞對他們說道,“一旦帝國與其他大國發生戰爭,在軍事科技上我們不會遜色於他們。”
除了自己研究,夏鈞還可以靠兌換,所以在軍事科技上絕對只有中國比別人好,沒可能別人比中國的好。
龐大的人口,龐大的資源儲備,龐大的軍工廠,領先的軍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