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農業有兩個特點促進了這一傳播過程。一個特點是,在原始農業階段,植物的栽培時斷時續,常要轉換地方。一塊土地經開墾、種植若干年之後,就得放棄,讓它在八年、十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裡處於自然生長狀態,以恢復土壤的肥力。農業的這種粗放性,使被放棄即養生的土地與正在種植的土地在任何時候總是處於5~10:1的關係。這一點再加上人口不斷增長,就產生了這樣一種必要性,須經常進入新的區域,以擴大耕地面積。所以,人口過剩是一個密切相關的擴張因素。植物品種多樣的農業擴大了食物來源,使食物來源更加可靠,於是,人口也相應地增多。當人口增長超過農業生產率水平所能支待的人口限度時,一個很自然的解決辦法就是移居其他地方。因而,有了一個連續的發展,即“脫離”原來的農業居留地,進入食物採集者居住的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農業就是以這種方式從發源地向四面八方傳佈。
這裡並不意味著農業已最終推廣到全球各地。哪些地方的農業出現得早些,哪些地方的農業出現得晚些,哪些地方根本沒有農業,這完全由極其多樣的當地環境所決定。在亞非沙漠帶和北極地區,由於顯而早見的原因,農業是根本不可能的。在非洲、南北美洲的部分地區及整個澳大利亞,由於與世隔絕造成的愚昧閉塞和不利的自然環境,農業也是很缺乏的。在中歐和西歐等其他地區,由於那時還沒進入鐵器時代,沒有造價低廉且有效的工具,茂密的森林成了幾乎難以逾越的障礙,所以農業的出現也推遲到很久之後。當石斧為鐵斧取而代之時,植物栽培的疆域大大擴充套件了,不僅從地中海沿海地區擴充套件到歐洲內地,而且從印度河流域擴充套件到.恆河流域,從黃河流域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從非洲的大草原擴充套件到熱帶雨林地區。最後,某些地區的農業之所以推遲很久的另一原因是,那裡的動植物極其豐富,向人類提供的食物比原始農業所能提供的還要多。例如:在美國西南部,只有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裡有選擇地培育中美洲盛產的玉米、蠶豆和瓜類,才有可能使它們的產量抵得上那裡所有的大量的橡樹果和小動物。這就說明了為什麼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人雖然居住在早期農業中心的附近,卻依然長期過著食物採集者的生活。
農業在諸地區間傳播的詳細情況,現還了解得很不夠。只有從中東傳播到歐洲的情況知道得最清楚。這一傳播是沿著好幾條路線進行的。一條路線朝北,經過土耳其到烏克蘭平原,並從那裡穿過東歐到波羅的海和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另一條路線向西,穿過直布羅陀海峽到巴爾幹半島,再沿著多瑙河流域進入中歐,最後達大西洋。第三條路線也向西,越過愛琴海諸島到希臘,再從希臘到義大利、法國南部、西班牙,並沿著大西洋海岸達不列顛島。此外。由中東向東,越過伊朗高原到印度河流域;由中東朝東北,沿著裡海海岸進入中亞平原;這兩條傳播路線也是為大家所一致公認的。
除了這幾條路線外,由於考古發掘所提供的證據不足,其他方面的情形只能憑推測了。中國的小麥和大麥是約公元前1300年前後從中東引進的。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早在那時以前,中國當地生長的植物已被馴化,並已有了3000年的栽培史。要證明中國是最早的、獨立的農業發源地之一,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中國北部的黃土平原土質半乾燥,上面稀稀疏疏地覆蓋著一層草,即使只有古代挖掘用的木棍,也能夠進行植物栽培。所以,中國的土生植物如黍、高梁、稻、大豆、大麻和桑樹等早在公元前5000年時已作為旱地作物得到種植。這也就說明了最後出現的小麥和大麥為什麼在中國也被當作旱地作物進行栽培,而不象在它們的發源地中東,種植在水田裡。
非洲農業產生的情況至今仍不十分清楚。有些人堅持認為,非洲的農業是公元前5000前後在西非尼日河上游附近獨自發展起來的。還有一些人同意這一看法,只是認為日期應大大向後推,約在公元前15O0年前後。不過,多數人認為,非洲的農業是約公元前40O0年時從中東傳入尼羅河流域,約公元前3000年時傳播到蘇丹的黑人那裡,然後再傳播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草原。向大草原的傳播在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將黑人朝南面和西面驅趕時,表現得特別明顯。
在許多世紀裡,農業一直侷限在遼闊的大草原,而不能向南穿過熱帶雨林地區。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通常種植在大草原的粟和高粱在雨林地區不能很好地生長。公元初,這些障礙因兩個重大發展而得到克服,這就是在非洲大陸上出現了鐵器與芭蕉屬植物和亞洲薯蕷屬植物。前者是從它的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