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狩獵、採集者不僅有充足的食物,還享有大量的空閒時間,而且事實上,比現代產業工人、農業工人、甚至考古學教授所享有的還要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所發生的問題自然不再是人類為什麼要長期地過漁獵、採集生活,而是為什麼不再過這種生活。

人類所以推遲很久才轉向農業的另一原因是,可以栽培的植物和可以馴養的動物為數較少。有史以來,人類所能馴化的正好具有某些必不可少的特性的植物只有幾百種,動物只有幾十種。因為適於栽培的植物須具有高產的可能性,最好能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如果不具備這些特性,即使加以栽培也見不到什麼成效。美國今日仍處於史前時期的印第安人能栽培莧屬植物、生長在沼澤地帶的接骨木、羊腿藜和向日葵,但是這些植物的產量非常低,對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起不了重大影響。同樣,適於馴養的動物必須能失去一見人就逃之夭夭的天性,能在人類的飼養下繁殖,樂意吃人類提供的食物。歐、亞、非三洲的各個民族非常幸運,他們找到了能提供肉類、牛奶、羊毛,並可作馱畜的各種動物。而美洲印第安人則沒有獲得類似的動物,所以,他們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他們只好與無峰駝、羊駝和駝馬這類產於安第斯山脈、屬於偶蹄目駱駝科的半馴化動物打交道。

由上所述。可見如果不發生某種變化來破壞使狩獵社會得以安逸舒適地存在下去的平衡,農業的發生是不可設想的;而且,即使當這種變化到來時,農業也只能發生在那些能找到適於栽培的植物的地區。實際發生的情況正是這樣。如前章所述,更新世末期是氣候劇烈變動的時期,氣候的劇烈變動破壞了人類和自然界之間由來已久的平衡。於是,人類適應這一情況。利用所掌握的有關植物生長的知識,來生產食物。

人類在全球各地區廣泛地試驗馴化各種動植物,曾有著悠久的歷史。而這時,已能在少數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提高所馴化的動植物的產量,大大地增加它們在食物來源中所佔的比例,使原始公社的生活主要以栽培植物和畜養動物為中心。這就是與純粹的馴化截然不同的農業革命一詞的涵義。正是從這幾個農業革命的中心地區,食物生產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逐漸傳佈到全球大部分地區。

二、農業的傳播

我們已確鑿地知道,中東和中美洲是農業革命的獨立中心;新近的研究表明,中國北部也是這樣的一箇中心。雖無確切的證據,但我們推測,在東南亞、西非和安第斯山脈,也許還有一些別的這樣的農業中心。就中東和中美洲來說,這兩個地區都具有某些獨特的特點,這些特點似乎可以說明它們在農業革命方面所起的先鋒作用。這就是它們都擁有大量的、品種多樣的植物和動物。

現代的小麥、燕麥、裸麥以及現代的山羊、綿羊、牛、豬均起源於中東。同樣,中美洲的兩個小共和國哥斯大黎加和薩爾瓦多,其面積雖然僅為美國的1% ,可盛產的植物品種卻不亞於美國和加拿大兩國所產的品種。中美洲品種極其多樣的原因在於,在一個極小的區域裡,其海拔高度、氣溫和降雨量的分佈卻殊為不同,極其多樣,從而造成了各式各樣的植物生長環境。因此在中美洲,能成功地栽培植物,品種達幾十種之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玉米、莧、蠶豆和南瓜之類。

各種植物從各自原有的產地到適應各式各樣的環境,進而在某個地區形成植物品種多樣的農業,是經過了許多世紀的。這樣形成的先進農業具有生產率水平高、使“人類生存有保障”的巨大優點。在這種地區,若一種作物因氣候原因而不能生存,其他對天時地理要求不同的作物則可以生長,從而使密集的人口有可靠的食物來源,使人類文明成為可能。

有一點應該強調:從最早的植物栽培過渡到農業革命,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稱之為“原始農業”階段。在中東,這一階段從約公元前9500年起,至公元前7500年止。在美洲大陸,這一階段似乎更長。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美洲大陸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裡的原始農業從公元前70O0年前後開始。據估計,200O年後,當地印第安人從以玉米為主的植物栽培中得到的食物,僅佔他們食物來源的10%;到公元前3000年時,也只佔食物來源的三分之—。直到公元前1500年前後,由於玉米和其他植物雜交,使產量大大提高,才成為當地人食物來源的主要部分,從而完成了從原始農亞到農業單命的過渡。

新的生活方式從這兩個已初具規模的農業發源地——也許還有其比發源地,只是現在還不能確定——逐漸傳播到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