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不可多得的百科全書。同希臘和印度史詩一樣,《格薩爾》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國人民對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
《格薩爾》很早以前就流傳到國外,目前已有英、俄、德、法、日等文字的部分譯文,日益受到國外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和重視。一些外國學者給它以很高的評價,稱它為“東方的《伊利亞特》”。
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國家對《格薩爾》的蒐集整理工作十分關心。五十年代曾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普查工作,取得很大成績。正當普查工作在順利進行的時候,卻遭到左的錯誤思想和路線的嚴重干擾和破壞。到了十年動亂時期,《格薩爾》這部偉大的史詩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粉碎“四人幫”以後,搶救《格薩爾》的任務,更尖銳、更突出地擺到了我們面前。幾年來,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和關懷下,經過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蒐集整理、翻譯出版和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全國已蒐集到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就有40多部(不含異文字),約有40多萬詩行。但這些還只是整個《格薩爾》的一部分,大部分還流傳在民間。著名的說唱藝人扎巴老人,自報能講30多部,現在已錄音的有22部,約400多萬字。目前正在繼續記錄整理,並陸續出版。其他著名的老藝人如桑珠、阿旺嘉措、玉珠、阿達、昂仁以及年輕的女藝人玉梅,都能演唱幾十部。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弄清《格薩爾》的全貌,搶救工作還在繼續進行。為了進一步做好這一工作,已將《格薩爾》的蒐集整理工作定為國家的重點科研專案。規劃要求,在“六·五”計劃期間,集中力量進行搶救:“七·五”期間,基本完成蒐集整理工作,並在此基礎上,編纂出版一套比較完善、比較全面的精選本,作為我們國家統一的正式版本。
因此,要全面完成《格薩爾》的蒐集整理工作,任務非常艱鉅。隨著我國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史詩研究工作的深入,關心《格薩爾》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目前《格薩爾》還只有藏文字,漢譯本非常之少,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而史詩的翻譯是十分困難的,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的漢譯工作,大約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最近才出版了《奧德修紀》全譯本,《伊利亞特》尚未出版過全譯本。最近出版了季羨林先生翻譯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七卷本。印度的另一部史詩《摩訶婆羅多》正在組織翻譯,據專家估計,要十年左右才能完成。
《格薩爾》的篇幅,比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的總和還要多,翻譯工作的難度,也絕不亞於外國史詩。由此看來,若能在本世紀末或下世紀初,產生比較完善的全套漢譯本,將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如果我們的工作抓得不緊,不能儘快培養出一批有較高水平的文學翻譯人才,這一目標還很難達到。
鑑於這種情況,為了讓關心《格薩爾》的同志早日瞭解史詩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應寶文堂書店之約,我們編纂了《格薩爾王》,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部史詩故事之一斑而窺見其全貌。
從精深博大、卷帙浩繁的作品中,選取精華部分,編寫成通俗故事,並不是我們的發明。過去有《聖經故事》和《佛經故事》,即把篇幅巨大、內容豐富的聖經和佛經用通俗的文字傳達給廣大讀者,用講故事的形式,把深奧難懂、玄妙神秘的宗教教義普及到群眾之中,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千百年來,很多人就是透過這種故事瞭解宗教教義,接受宗教影響,併成為虔誠的信徒。
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也是首先經過這種通俗故事傳遍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絕大多數讀者,正是透過國外編纂的《伊利亞特故事》、《羅摩衍那故事》和《摩訶婆羅多故事》等通俗讀物的漢文譯作,接觸和了解這些偉大的史詩。
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是透過《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等通俗讀物流傳到我國,然後才逐漸產生較好的譯本,搬上了舞臺。又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對譯文反覆修改,反覆推敲,最後才出版了比較完善的莎士比亞戲劇的漢譯本。
我們編纂《格薩爾王》,有這樣幾個目的:
第一,讓更多的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讀者,透過本書瞭解《格薩爾》的概貌和基本內容,擴大史詩在讀者中的影響,以便吸引更多的人來關心並參加《格薩爾》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搶救任務。在此基礎上,開展學術研究,為建立《格薩爾》學的完整體系而做出貢獻。
第二,促進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增進各民族之間的瞭解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