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說是那樣說,真讓萱萱去了前線,他還是會很擔心的
第二天,葉楓沒有再參與葉文德與劉楚雄等人的會議,而是直接回了溫尼伯。臨走之前,葉文德倒是特別交代了葉楓:“目前德、俄、法、西四國作為調停國調停我們與英美三國矛盾的方案已經獲得各方認同,談判估計不久就會開始。東線戰事視談判程序而定,但記住不要妄起爭端,否則,對我們會非常不利。”
葉楓自然明白葉文德的意思,既然各國已經決定坐下來談,那麼如果阿拉斯加方面再次發起攻勢,就有些理虧了,調停四國也會覺得受到輕視,那樣不管在戰場上取得多大的優勢,在談判桌上阿拉斯加都會處於絕對劣勢。面對數個強國的壓力,阿拉斯加軍隊再強。也要掂量掂量。
回到溫尼伯,將葉文德的話複述給前指的成員後,包括胡勝龍、宋智周都覺得有點疑惑:“那不是沒得打了,我們不能先動手,加拿大人又打不過來,那將來的談判籌碼從何而來,難道要從現在的土地中割嗎。”
葉楓胸有成竹的搖了搖道:“不用擔心,不管加拿大人打不打得過來,只要他們先動手,我們就有理由還擊。加拿大和英、美兩國都不同,上談判桌,是因為博登的主意,但不代表加拿大的普通民眾會同意將全部問題付諸談判桌上的,只要稍不如意,加拿大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必然會有一次新的攻勢,那時,我們就有機會了。”
1906年5月20日,阿拉斯加國內開始調整行政區劃,將全國8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分為十個省,六個直轄市,並分別任命了十六省市的行政長官。
首先是將現有的阿拉斯加地區一分為三,育空河以北為河北省。首府為諾姆堡。育空河以南為河南省,首府定為了阿尼亞克。本來這個首府應該定在經濟更為發達,經濟基礎更為雄厚的瓦爾迪茲的,不過考慮到瓦爾迪茲旁邊將會有安克雷奇這個直轄市,為了地區均衡發展,最終還是選擇了阿拉斯加山脈以西,廣大的阿拉斯加西南地塊,而阿尼亞克最終戰勝馬歇爾和貝塞爾的原因卻是因為阿尼亞克是西南地塊當中的交通樞紐,具備良好的經濟發展條件。
阿拉斯加的東南地界包括斯卡圭、海恩斯、朱諾、凱奇坎、錫特卡也從阿拉斯加分離出來,與卑詩省的北部合併成一個新的省份——北卑詩省,首府就定在了原來阿拉斯加的首府——朱諾。以北緯55度線為基準。北面併入了北卑詩省,剩下的南部地界則改稱南卑詩省,為了加強對南卑詩省大陸地界的控制,南卑詩省的首府也從原來位於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遷到南卑詩省中北部、弗雷澤河畔,當初全殲美加聯軍的喬治王子城。之所以沒有選擇靠南部經濟發展更好,交通更為方便的城市,跟瓦爾迪茲的情形非常想似,因為在南部,西海岸邊上有溫哥華這個直轄市。
黃金城公司最早的根據地育空區劃面積維持不便,只是將育空地區改稱育空省,因為道森將成為直轄市,其首府則遷到了靠近南面的白馬城。
變化最大的就是西北諸領地了,以北緯六十度線為基準,南部分出了兩個省,分別是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這兩個省的分界跟後世加拿大設立的兩省分界線是一樣的,艾伯塔省的首府埃德蒙頓,薩斯喀徹溫省的首府是里賈納,這同樣是後世加拿大在這兩省的首府。
北緯六十度線以北也同樣一分為二,以西經100線為基準,以西直到與育空交界的馬列些山脈,成立一個馬更些省,首府設在了大奴湖北部湖畔的耶洛奈夫,這個耶洛奈夫原本是屬於加大的中央直轄區的,隨著阿拉斯加佔領西北的一段時間內,耶洛奈夫也就與西北的領土一起管理,現在更是成了馬更些省的首府。這個城市在後世也是一個著名的金礦採集中心,所在的大奴湖也擁有豐富的鈾礦床。
西經100度以東直到哈德遜灣包括哈德遜灣中的所有海島,加上北美大陸之外,位於北冰洋上的所有海島全部並在一起成立了北洋省,這個省也是調整區劃之後面積最大的一個省份,北洋省的首府則定在了哈德遜灣西岸的塔瓦尼。
最後一個省也是調整區劃之後面積最小的一個省,那就是納爾遜河至溫尼伯湖以西的原加拿大馬尼托馬省的一部分,大概佔了原馬省的三分之二,面積也超過了40萬平方公里,首府為北部丘吉爾河口的丘吉爾港。沒有定在中部或南部,原因自然是因為溫尼伯直轄市的存在。
六個直轄市的設立在地域面積上沒有多大改變。除了阿留申群島是直接將那些島嶼並在一起只有1。8萬平方公里,而且因為這個群島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的範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