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的通道英吉利海峽如今也落到德國艦隊控制當中,這就代表著紐卡斯爾等所有北海沿岸的英國殘餘海軍力量只怕都已經難以逃脫了。接下來紐卡斯爾和倫敦將很快就會淪陷。
這些殘餘力量雖然算不上多了,但放在現在的英國卻很重要,畢竟他們還有獨角獸號和光輝號可以修復恢復戰力,還有數艘戰列艦和巡洋艦,其他大小戰略也有近百艘,這也是現在整個皇家海軍近三分之一的力量了,再失去這支力量,英國將只剩英國西部大西洋海域的可畏號和冤仇號兩艘航母和其他數十艘戰艦,而其他各大洋加起來的海軍力量怕也不過一百多艘了,且幾乎沒有多少艘主力艦,航母更是沒有一艘。
可以說阿拉斯加艦隊這一出手,再一次給了英國沉重一擊。
“首相先生,現在怎麼辦,美國人只怕已經無力援助我們,我們還去不去格拉斯?”艾登馬上問道。
第756章 美國能量
1942年11月4日,英美聯合艦隊與德國海軍主力大戰於北海,歷時三日,雙方損失慘重,但本就處於劣勢的德國主力艦隊已經陷入無力再戰的地步。
11月7日,這是北海決戰轉折的一天,阿拉斯加第一特混艦隊突然向英美聯合艦隊發起突襲,僅僅一天時間,將即將迎來勝利的英美聯合艦隊打落萬丈深淵,主力盡喪,隨即退出決戰,但在撤退途中卻被阿拉斯加特混艦隊追擊摧毀戰艦無數,至11月9日,北海決戰正式落幕,最後英美聯合艦隊只餘數十艦殘餘戰艦得以倉惶逃回紐卡斯爾。
北海決戰的逆轉對於英美來說猶如一場災難,稱雄海洋數百年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經此一戰,再不復當年輝煌,徹底的淪為了二流海軍。
海軍的大敗也使得英國本土的戰爭陷入了困局,阿拉斯加和德國牢牢控制了北海的完全制海權。補給又一次源源不斷的運上英國,運到德國登陸部隊手中。
而英國則士氣盡喪,11月8日,伯明翰淪陷,11月9日,曼徹斯特淪陷,11月10朴茨茅斯和布里斯托爾也被德軍攻破。
而被英國寄於厚望的盟友美國也在北海決戰後遭遇沉重打擊,11月7日,北海決戰局勢逆轉,阿拉斯加艦隊恐怖的遠端打擊力量迫使美國因擔心菲律賓艦隊離本土太遠出現意外而最終選擇了放棄菲律賓,準備讓菲律賓艦隊經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返回本土。
但11月9日下午,菲律賓艦隊開始撤退行動時,卻遭遇阿拉斯加第二特混艦隊的及時攔截追擊。
萊特灣、錫布延海、巴士拉海峽三戰三敗,最終佔據了美國海軍近半力量的菲律賓艦隊幾乎全軍覆沒,7艘航母和上百艘大小戰艦沉入大海,只餘3艘航母重傷帶著不過三十多艘戰艦倉惶逃往了澳大利亞。
美國海軍遭遇重創,其影響相比北海決戰的影響絕不會弱,北海決戰,使得英國海軍淪為二流,而菲律賓海戰,則同樣使得美國徹底淪為了二流,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經過這兩大海戰之後,都使得他們在接下來的大戰中面臨著極為不利的局勢。尤其是英國,因為英美海軍力量遭遇重創,使得英國賴以生存的海外運輸線因得不到足夠保護將面臨斷絕的危險,其本土搖搖欲墜的防線也因無法得到美國的及時增援而面臨著崩潰的巨大風險。
11月10日,阿拉斯加第一特混艦隊輕鬆擊敗英國在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等地的守備艦隊,隨即阿拉斯加海軍陸戰隊迅速在冰島、法羅群島、設得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登陸,設在冰島的丹麥臨時政府向阿拉斯加投降,阿拉斯加就此截斷了北海從西面進出大西洋的通道,加上德國海軍與同日橫掃英吉利海峽,阿、德兩國共同徹底掌控了北海,英國在紐卡斯爾和泰晤士河口的殘餘艦隊最終在11月12日自沉,耗時超過半年集結起來的英國主力艦隊自此徹底成為歷史。
而這也代表英國已經開始逐漸崩潰。
11月12下午,英國國王喬治六世,首相丘吉爾相繼發表廣播講話,斥責阿拉斯加不宣而戰,無恥的偷襲英美聯合艦隊的行動。
但這一切都於事無補,斥責就像一陣空氣很快就消失在了全世界對於北海和菲律賓海戰的震驚訊息當中,英美海軍大敗,不管阿拉斯加偷襲也好,正面作戰也好,都已經無法挽回英美的命運。
何況誰都知道,在阿拉斯加向希臘發起進攻時,其實就已經表明了態度,等於已經向英國宣戰。英美聯合艦隊出現戰略戰術失誤,沒有對阿拉斯加可能出現在北海的事情保持足夠的警惕和戒備,沒有及時的掌握這些有用的情報。只能怪英國自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