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部分

苦行僧的標準來要求一個權力在手、為民辦事的高官。歷代明君用人,選標準當然是要德才兼備,但事實上真正夠得了這標準的,放眼當今大宋,恐怕除了包大人您沒有第二個,那麼試問國家如何運轉,朝廷如何選官?昔日唐太宗用人,乃將臣下分為三等——賢人、能人、庸人,賢人就是品質好,有政治遠見,有操控全域性、把握方向的能力,可以造福於民的人;能人就是能開拓局面,工作能力強,能為老百姓辦事,但品行不一定好,有小毛病,愛貪小便宜的人;庸人,則可理解為庸和之人,雖沒有開疆擴土之才,但也能持家守業,保一方平安,不會做出害民之舉。

“包大人或許覺得,如此用人,國家必亂,殊不知此乃歷代明君用人之道,作為一個上位,應當容忍部屬的一些不足和缺點,用其長、抑其短,只要他的政績上去了,老百姓們享受到了政績帶來的好處,用人的主要目的就達到了。”

“聖君,不以一事成敗論英雄,包大人曾肩負督查天下百官之職,更應該用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待人才之過,不以一事的成敗來判定一個人的能力,不以一時的失誤來抹殺其功績,而要進行長期的、細緻的觀察;要看主流、看一貫、看本質、看展、不要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否則,如果是一敗就棄,不管是什麼樣的過失都不寬容,就會埋沒人才,世間也就沒有什麼人才可用了。”

這是一副多麼震撼的場面啊,十八歲還不到的龐昱,竟然在開封府大牢裡對著大宋朝第一公正無私的鐵面判官包拯,告訴他做官、選材、用人、容人的道理,而且還說的頭頭是道!!!

“包大人若是還不信,還要堅持自己的一貫的辦案方針,那好,我再舉一例。我朝開國宰相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輔佐太祖皇帝一手建立了大宋,堪稱是開國第一功臣。太祖和趙普的私交極好,經常微服到他家討論治國大事。

一次趙普正在家裡驗看吳越國送來的金瓜子,忽報皇上駕到,便急忙出迎。太祖見趙普神情緊張和室內的十個罈子,已知其中之事,便問趙普壇中何物,趙普說是南國送來的海產,太祖命開啟,頓時金光閃閃,罈子裡裝的全是黃燦燦的金子!包大人,若是當時你在朝為官,一定會依律嚴辦,重判趙普吧,私通敵國並收受賄賂,這可不是殺頭掉腦袋就完事了,是要誅三族、殺全家的大罪過!”

“可是太祖皇帝當時竟赦免了趙普,不但沒有追究他通敵之罪,反而賦予了他更大的權力。因為太祖知道,是時我大宋國祚初定,邊疆未穩,還需要像趙普這樣的官員來扶助社稷,趙普雖貪財,但不貪國,也不謀權,更加沒有政治野心,是可以賦予大任的重臣!歷史證明了太祖的睿智,從我大宋立國,到日後南征北戰,平吳越、收荊南、定南漢,滅南唐、降北漢,天下鼎定,四海歸一,趙普功不可沒,‘雪夜決策先南後北’‘強幹弱枝分化職權’還有永載史冊、保我大宋萬世安定的‘杯酒釋兵權’可都是出於趙普、一個大貪官的決斷!”

第兩百九十六章 官復原職

龐昱慷慨激昂的陳述面前,包拯再一次無言以對。

四哥卻遠遠沒有說完。

“由此可見,選官、任官、用官、懲官,首要標準乃是為民,勤政次之,庸和再次之,廉潔自律須放在最後,不然若是單純的追求官吏清廉守法,到頭來卻是庸才一個,做不了點有益於百姓的事情,這樣的官員再清、再廉,能用麼?”

“你……”包拯氣噎不休:“本府就不信了,我泱泱大宋,就找不出來幾個既廉潔奉公又卓有政績的官僚?”他氣話一出,不等龐昱譏諷,自己先被自己哽住了,幾個?大宋四百軍州,單單靠幾個廉潔奉公又卓有政績的官僚,治得來麼?

四哥笑著又問:“包大人,在你眼中,我家太師爺也不是好官吧。”

包拯重重地一:“陰險狠毒,結黨營私,任人唯親,一手遮天,貪贓枉法,收受賄賂,太師爺做的這些好事,樁樁件件國發不容!”

“是麼?”四哥挑挑眉,聳肩滿在乎的道,“我家太師的確權傾朝野,但也正因為如此,朝廷少了各官宦集團之間詭譎難測的政治鬥爭,避免了官員互相攻擊造成的國家內耗,於國於民於社稷,利遠大於弊;而所謂結黨營私,任人為親云云,我家太師爺提拔的官吏,自然是以太師馬首是瞻,那難道呂相爺提拔的官吏門生就不跟著呂相了?同樣的行為,放在我家太師這裡是結黨營私,任人為親,到了呂相那裡就是門生遍朝野、桃李滿天下的美談,包大人,你可真能說呀。”

“至於貪贓法,收受賄賂……哼,趙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