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軍,至於兵力部署,何時 何地演習,演習專案等,都經過精密計劃。比如,日軍為什麼一個勁兒在豐臺叫勁兒, 道理何在!日軍為何在長安街進行巷戰演習?而中國人注意點卻在“日方踏壞民房”, “履帶將東長安街的路面壓得凹凸不平”,“小姑娘被日本坦克軋成肉泥”。為此而義 憤填膺。實則對日軍準備侵佔北平時的巷戰並不太重視,戰事發生後,方才頓悟,而那 時更沒有認真研究的時間了!

中國軍人稱“燒餅夾肉”為對抗演習,雖然有部分對抗的意思,更準確地說,應該 叫“被動演習”。實已被日本人牽著鼻子。但按中國人的思維邏輯,是不會承認這一點 的,會稱之為“爭氣”。

華北當局就是在這種危機之下,在戰鬥力的部署、國防工事構築、戰略物資的準備 等,也都是馬馬虎虎,甚至毫無準備。尤其對日方的意圖和動向,更是若明若暗。日本 軍部曾考慮過以5個師團的兵力進攻華北,華北當局甚至中央政府都毫無察覺。自1935年 7月二十九軍進平津,兵力粗定以後,再沒根據形勢需要和發展,做進一步的調動和部署。 對佟麟閣、張克俠和參謀長張維藩提出的兩種方案的研究討論,也不了了之,即使沒有 透過“以攻為守”方案,也沒落實滄洲——保定防線方案。

二十九軍進駐平津以後,財力物力人力都已是以往難比,高階將領買房買地花天酒 地現象陡增,有點像李自成進了北京。而戰略物資準備,卻極不充分。在這樣大的前題 之下,那種對抗式的演習不過是應景文章,帶著一定的象徵性。

現在有的史學家、回憶錄家們還在津津樂道地談著二十九軍的大演習:國恥演習, 固安大演習等等。

我想說:面子是沒有價值的。面子是什麼?“面”是臉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