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城內,經1個多小戰鬥,全殲守敵2000餘人,登封宣告解放。28日,中共河南區黨委和河南軍區進駐登封城。1支隊解放登封城後,繼續向交通要道敵人進擊,8月底解放汜水縣城。

1支隊進入豫西后,先後進行了連以上規模戰鬥200餘次,共斃傷俘敵8596餘人。其中,斃傷敵5960人(日寇400餘人)、俘敵2536餘人、投誠10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裝備。

第二章 縱橫豫西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發動了奪取戰略樞紐武漢及其外圍地區的進攻,企圖首先消滅中原解放區部隊,打通向華東、華北、東北進軍的通道。1945年8月下旬,國民黨軍分別由鄂、陝邊境向河南方向急進,豫西根據地首當其衝,面臨嚴重威脅。裴昌會集團出潼關東進洛陽受降,胡宗南集團主力由潼關沿隴海路東犯伏牛山,配合豫西民團和偽軍對豫西根據地劃區清剿,9月1日佔領偃師縣南部府店鎮地區。9月中下旬,豫西支隊被迫退出洛陽、伊川全境。至10月中下旬,豫西解放區完全淪陷。蔣軍進“三點兩線”後,對豫西我軍形成包圍態勢,內戰危機迫在眉睫。

為了爭取和平建國前途,在堅持“人民的武裝,一支槍,一粒子彈都要儲存,不能交出去”的原則下,在不損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毛澤東主席代表黨中央在“重慶談判”中作出一些讓步,包括撤出部分根據地。豫西即為要撤出的8個根據地之一。

9月25日,根據中央撤出豫西根據地指示,河南軍區決定將所屬部隊和大部分地方幹部南撤桐柏山區,與新四軍5師會合。豫西1支隊(181師前身)在河南軍區統一計劃下,從各方面進行了緊張撤離準備。首先收攏部隊,向群眾進行了動員教育,同時進行了組織調整。為便於作戰和行動,將地方幹部和軍政幹校編成教導團,下轄4個營,團長裴子明、政委史向生、副團長金傳華、副政委張思賢、教育長李宇超、參謀長龍泉、政治處主任李啟唐。各縣獨立團和區幹隊分別編入支隊各主力團,豫西2分割槽59團奉命調歸1支隊指揮。

59團是一支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革命武裝,前身為薄一波領導的山西新軍決死第1縱隊第2總隊。1937年5月1日,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5團在平定縣營盤成立,由山西抗日進步組織犧盟會及軍政訓練委員會領導,由舊軍官賈毓芝任團長。10月,教導5團改編為山西青年抗敵決死4總隊。11月,山西青年抗敵決死1縱隊在沁縣仁勝村正式成立,決死4總隊改稱決死2總隊,隸屬決死1縱隊建制領導,轄3個大隊(各轄3箇中隊)和機槍中隊、特務中隊,總隊長賈毓芝、政治主任梁膺庸,部隊活動在武鄉、榆社、襄垣、黎城、沁源一帶,先後參加了粉碎日寇“九路圍攻”、夜襲臨汾火車站、破襲洪趙鐵路、安澤縣伏擊等戰鬥。“十二月事變”中,決死2總隊取得了完全勝利。1940年1月,決死2總隊在沁縣松交村與決死3縱隊遊擊10團合編為26團。3月,八路軍129師重新組建決死3縱隊時,26團與遊擊10團分編。

1937年5、6月,山西犧盟總會向各縣派出了犧盟特派員,在縣區建立了犧盟組織,開展抗日救亡運動。9月,山西省委派原河東特委委員共產黨員閻子祥回運城地區建立河東特委,發動群眾武裝抗日,建立各縣抗日武裝自衛隊。1938年3月,各縣自衛隊擴大為抗日遊擊支隊,12月改組為抗日武裝自衛總隊,合編成4個政治保衛支隊。其中,條西地區平陸、夏縣、芮城、垣曲4縣抗日武裝自衛總隊改編為政治保衛隊3支隊(簡稱“政衛3支隊”)。1939年7月1日,政衛3支隊改編為新軍213旅59團(轄4個營),團部駐平陸縣東山崖頭村。“十二月事變”中,該團4營在絳縣磨裡峪被閻軍繳械。在此緊急關頭,政委劉裕民率領餘部於1940年1月27日突圍至稷王山區。後接中共北方局急電,於2月18日轉移至沁源縣垣上村,向決死1縱隊靠攏。

1940年4月12日,26團與59團、沁源縣洪源遊擊支隊在沁源縣紫紅村合編組成決死第1縱隊59團。原26團改編為1、2營(各轄4個連),59團改編為3營(轄3個連),洪源遊擊支隊改編為機炮連和特務連,實有2000餘人。團長胡兆祺、政委傅雨田、政治處主任劉裕民。1941年1月14日,決死1縱隊兼太嶽軍區。8月ll日,太嶽縱隊成立併兼太嶽軍區,決死1縱隊改稱太嶽縱隊決1旅。1942年2月1日,59團在沁縣松交村精簡為松交分割槽基幹團(小團),脫離決1旅建制領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