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誕生之初
1944年隨著河南戰場湯恩伯的潰敗,皮定均支隊2個團(太行3團和35團)9月21日飛渡黃河,挺進豫西。(一說9月5日,支隊在林縣家園誓師出發,由濟源縣蓼塢、河清強渡黃河,直插宜陽縣境的趙堡。)皮定鈞指揮第3團鍾發生部9月29日襲擊日軍正在修建的登封城南機場,完全摧毀,殲滅日偽軍60多人,並解救民工2萬多人。1946年在中原突圍後加入華東野戰軍。後方升普和皮定均率領該獨立師回到華北太嶽軍區,編為61軍181師,即皮旅。皮定均是軍長,後為開國中將,方升普是副軍長,後為開國少將,方也轉入空軍任職。
皮定均、徐子榮、鍾發生戰鬥部署是:6連戰鬥力較強。由連長武佔魁帶領,襲擊登封西關,防止城內鬼子增援機場。9連由東南角向機場突進。3連從西北角朝機場襲擊。機炮連作機動使用。指揮所設在機場西100米處的山頭上。時間是農曆八月十三,雲層較厚掩住了月光。
皮旅的太行3團和35團,共1502人。3團共7個連,團長鍾發生,政委陳行庚。35團是個小團共5個連,團長王誠漢,政委馬毅之。因為當時八路軍剛從精簡整編中恢復過來,所以兩個團的兵力還不如抗戰初期一個團。在八路軍前方總部所在地麻田鎮,參謀長滕代遠宣佈了總部的命令:任命皮定均為豫西抗日獨立支隊司令員,徐子榮為政治委員併兼任豫西黨的地委書記,方升普為副司令員,郭林祥為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熊心樂為參謀長。機關由太行7分割槽直屬機關等單位的80多個同志組成。
1944年10月
第1支隊(即豫西抗日遊擊第1支隊,1944年9月在太行軍區組成)
支隊長 皮定均 政治委員 徐子榮 副支隊長 方升普 副政治委員 郭林祥
參謀長 熊心樂 政治部主任 郭林祥(兼)
第3團
團長 鍾廷生 政治委員 陳行庚 參謀長 沈甸之
第35團
團長 王誠漢 政治委員 馬毅之 參謀長 張介民
1945年5月
第1支隊
司令員 皮定均 政治委員 徐子榮 副司令員 方升普 副政治委員 郭林祥
參謀長 熊心樂 政治部主任 郭林祥(兼)
第3團
團長 鍾廷生 政治委員 陳行庚 參謀長 沈甸之
第35團
團長 王誠漢 政治委員 馬毅之 參謀長 張介民
組建豫西支隊 挺進敵後抗日
1944年春,日寇在太平洋戰場連連失利,為挽救其最後失敗命運,日寇華北方面軍調集5萬餘兵力發動中原戰役,企圖打通京廣鐵路交通線。4月17日,日寇由豫北、晉南渡過黃河,協同豫東日寇,分沿葉(縣)洛(陽)公路和隴海鐵路向豫西重鎮洛陽、陝州進攻。駐守河南國民黨軍湯恩伯、蔣鼎文、胡宗南等部40餘萬人不戰而逃,短短37天時間,鄭州、開封、洛陽等38座城市淪陷。豫西人民慘遭日寇燒殺搶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解救河南苦難同胞,擴大敵後抗日戰場,連線華北、華中解放區,打敗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於5月11日、6月30日相繼發出《關於向河南發展方針的指示》、《關於向河南發展問題給北方局的指示》,後又於7月25日發出《向河南進軍的部署命令》,決定從太行軍區抽調得力幹部和精銳部隊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儘快挺進豫西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
一、千里挺進豫西
中共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根據中共中央指示,迅速從太行軍區抽調一批骨幹,組成八路軍豫西抗日遊擊支隊,挺進豫西建立抗日根據地。
7月中旬,接中共北方局和八路軍前方總部緊急通知,太行軍區7分割槽司令員皮定均、5分割槽地委書記兼政委徐子榮,前往山西遼縣上麻田村中共北方局駐地受命,負責組建“八路軍豫西抗日遊擊支隊”,分別被任命為支隊司令員和政委;另抽調7分割槽副司令員方升普任支隊副司令員、6分割槽政治部主任郭林祥任支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8分割槽參謀長熊心樂任支隊參謀長、八路軍129師情報處處長孔祥禎任支隊政治部副主任,組成支隊領導班子。
8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