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相國,兩個人之間有矛盾。這個矛盾是君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經過範睢的一點透,秦昭襄王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權力要在自己手裡,不能在相國手裡。第二點,魏冉沒有提得出來,範睢卻提出來一個由秦國統一天下的方針,遠交而近攻。這個方針非常正確,秦昭襄王聽說以後,不但重用了範睢,而且把太后權力給奪了,把他兩個舅舅,宣太后的哥哥和弟弟免了官,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地,把全部權力收歸自己手裡。這就是範睢提出了一個核心的觀點,對內來說,大大強化了中央集權,對外來說,提出了一個消滅六國的總方針。這個遠交近攻意義非常重大,具體怎麼操作呢?範睢也提出來了,他說你憑藉秦國強大的兵力,首先要挾離秦國最近的韓國和魏國,讓這兩個國家奉行一個親秦的路線。再利用韓魏去要挾楚國和趙國,如果秦魏韓結成同盟,那麼楚國和趙國就會屈服。等楚國和趙國屈服了,再去要挾齊國。等這幾個國家都屈服了,你再集中兵力攻打韓魏,特別是打魏國。所以這個遠交近攻,是一個在地緣政治基礎上的,操作性非常強的統一中國的方針。第二點呢,遠交近攻把軍事和外交手段結合起來,利用秦國軍事上的強大,然後打外交牌,把軍事行動和外交行動有機結合。所以從範睢提出這個方針後,秦昭襄王就按照這個路子走,使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大大加快。當秦昭襄王去世的時候,秦國對於六國的優勢更明顯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大趨勢,更加不可逆轉。但是秦昭襄王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太能活了,做了56年國君,那麼對他的兒子來說,是非常難熬的56年。他在位的時間太長,導致他的長子,就是第一個太子熬死了。那麼繼位的人是誰呢?他還能夠有所作為嗎?我們下次再講,謝謝大家。

(注:根據貓頭小時候從小人書中積累的史料,範睢和須賈之間還有下文。後來範睢以張祿的名義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隨後加大了打擊魏國的力度。魏國不支,魏王差遣須賈先生出使秦國,乞罷兵。須賈想要拜見張祿,也就是範睢,但是範睢一直避而不見,把須賈晾在一邊,讓他又一次陷入出使齊國的尷尬境地。某日,範睢衣衫襤褸的去見須賈,須賈見到範睢大吃一驚,因為他一直以為範睢已經嗚呼哀哉了。兩人聊起了舊日的事情,不勝感慨。須賈見範睢衣衫單薄,脫下了自己的棉袍披在範睢身上。聊到須賈想見張相國但是屢遭拒絕,範睢說他在相國府有些門路,可以代為引見,於是兩人起身前往秦相國府。到了府門口,範睢讓須賈稍待,自己進了府門,良久不出。須賈就問門口的衛兵,說剛才進去的那位先生,能不能請他出來一下。衛兵說,那是我家相國。須賈嚇得當時就尿褲子了,跪在地上爬進相府。此時,範睢已經升了大堂,須賈頭也不敢抬,連呼有罪。範睢說,按照我們之間的恩怨,我本應該殺了你,不過看在你贈袍的面子上,饒你一命,回國去,讓魏王把魏齊腦袋捎來,我就不再打魏國了。大概就是這樣,後來的事就不知道了。)

07:異人奇緣

[畫外音]上一集講到,由於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比較長,他的第一個兒子當太子的時候就死掉了,於是太子之位就落到昭襄王第二個兒子安國君身上。安國君就是秦始皇的祖父,也是秦國曆史上第三十四位君主。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排行居中。按照封建社會立嫡為長的原則,異人不可能當上太子。讓人想不到的是,異人最終當上了太子,才有了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那麼異人是怎麼當上太子的呢?

異人的父親是安國君,是秦昭襄王的第二個兒子。按規定,第二個兒子沒戲,因為是長子繼承製。而秦昭襄王這個人高壽,活了76歲,當了56年國君,比漢武帝還長。只不過他不是皇帝,我們說當皇帝最長的,封建社會前期是漢武帝。要論國君,這秦昭襄王也是一個高壽的。但是高壽也有麻煩,把兒子給熬死了。秦昭襄王的兒子一早就立為太子了,但是一直接不了班。太子長期接不了班,很少有長壽的,這是個規律。原因很簡單,太子又接不了班,整天沒事兒幹,聲色犬馬,肯定死得早。所以,秦昭王四十年的時候,這時候秦昭王60歲,他的長子就被熬死了。死了以後,作為老二的安國君,就撿了個漏,當了太子。所以封建社會的國君,皇帝,很多機會,緣份。就是哥哥不死,弟弟沒戲;哥哥死了,弟弟頂上去。這個安國君,是個很關鍵的人物,他是秦始皇的祖父,祖父很意外,很幸運的當上了太子,對將來他的子孫是很有好處的。異人的父親安國君很意外的當上了太子,這是異人一生當中,第一個奇緣。

那麼他父親當上太子以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