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字,怕死,這是最根本的原因。立太子就意味著承認自己一定會死亡,對一個千方百計企圖長生的皇帝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現實,秦始皇不敢承認這個現實,也不敢面對這個現實。他一方面拼命追求長生,另一方面,又避免直接面對立太子這個尷尬的現實。秦始皇對徐福兩次資助,對盧生逃亡感到非常憤怒,其實都是一種心理,就是求仙之心非常強烈。一個如此追求成仙的人,是不敢承認自己要死亡的。越是不敢承認,就越是不敢面對立太子這件事,所以怕死是秦始皇不立太子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是意志抵擋不了規律,所以決心成仙的秦始皇最終還是走完了他的生命路程,這位生前叱吒風雲的千古一帝,最後竟然以一具腐爛發臭的屍體走進了他修建了近四十年的皇陵地宮。所以我們可以看的很清楚,歷史不能倒退,謝幕就是謝幕。

34:沙丘政變

'畫外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巡遊途中。最後,有一個人物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此前,此人一直默默無聞,而在秦始皇死後,他上演了一幕短暫而有爆發力的個人獨角戲。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是如何操縱這一切的?

從襄公立國到秦國崛起,從稱霸諸侯到橫掃六合,從統一制度到沙丘之死,在系列節目《王立群讀史記·秦始皇》中,王立群老師用了三十三集的篇幅,為我們展現了兩千多年前秦國波瀾壯闊的發展史,以及秦始皇橫掃六合建立帝制的輝煌功績。然而,儘管秦始皇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但上蒼並沒有因此而特別眷顧這位皇帝,在他五十歲時,就讓他止步於人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開始了第五次大巡遊。隨他一起巡遊的,有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和他的小兒子胡亥。然而讓秦始皇想不到的是,這次巡遊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大巡遊。當車隊走到沙丘的時候,秦始皇突然暴病身亡。

秦始皇身邊的三個重要人物: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和幼子胡亥,在這一關鍵時刻,會上演什麼樣的一幕呢?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秦始皇這隻老虎死了,接下來就是猴子的天下了。那麼,這個猴子會是誰呢?誰會最先跳出來呢?從今天開始,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繼續帶領我們走近大秦帝國末年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冷眼觀察面對權利誘惑時,最本真的人性角逐。故事還是從秦始皇死後說起吧,敬請關注《王立群讀史記·秦始皇》之《沙丘政變》。

秦始皇沙丘病故以後,出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什麼事情呢?是一個由秦始皇親自口授,然後記錄下來,加蓋了秦始皇璽印,已經封好的詔書,沒有發出來。這個詔書可不是一般的詔書,它是關係到秦帝國第一次最高權力交接的一個重要詔書。我們知道,封建帝國它的政權最危機的時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事就是最高權力的交接。而秦始皇這個詔書呢,就是化解這場危機的一根定海神針。但是,這個詔書沒有發出。那麼,體現秦始皇個人遺願的詔書為什麼沒有發出?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在這大秦帝國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各方勢力又有哪些行動呢?《史記》中有兩處記載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兩篇傳記的記載都是詔書寫好但未授使者,秦始皇病故。只是在《秦始皇本紀》記載中,詔書已加蓋了皇帝符璽。“未授使者”四個字可以有三種理解:一是秦始皇寫好之後他自己沒讓立即發出;二是秦始皇因病情嚴重詔書寫完之後已不能親自安排發出;三是有人從中作梗使詔書未來得及即時發出。究竟哪一個是歷史的真實呢?不好講。《史記》的兩篇傳記都只寫了“未授使者”四字,由於文獻記述過於簡單,我們今日已經不知道“未授使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了。

我們逐一分析,先說第一點,秦始皇寫好詔書之後他自己沒讓立即發出。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為什麼有這種可能呢?估計有兩點原因:一是心理準備不足;二是過度自負。從《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來看,秦始皇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長生不老,對自己人生即將謝幕這一點始終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而且,他剛剛接見了徐福,又給徐福調派了強弩手,秦始皇對找到長生不老的仙藥還充滿渴望,自己的人生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要結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