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但是姚賈下來一打聽,是韓非告了他,就恨死韓非了,所以第四個人,姚賈也被捲進來了。李斯和韓非過去有滅韓和存韓的鬥爭,現在又捲進來一個姚賈。姚賈是為秦國立過功的人,受到了韓非的指責,再加上贏政的問責,所以姚賈和李斯聯手就告韓非。說韓非這個人是韓國的公子,一定不會幫助秦國的,這是人性決定的。如果大王不用這個人的話,一定不要久留他,更不要放了他,一定要除掉,否則是秦國的禍害。贏政聽了這話,就把韓非投入監獄。李斯這個時候是廷尉,就給韓非送了毒藥,韓非就在獄裡自殺了。韓非之死實際上是捲入了贏政,李斯,姚賈關於統一天下這個通天大計的制定之中。

(畫外音):韓非之死實際上是因為他想在強秦的鐵蹄之下,儲存實力弱小的韓國,從而捲入了秦國統一天下這個通天大計的制定之中,他的死具體牽涉到三個人,嬴政、李斯,姚賈

上一集我們簡單提到了韓非之死,其實韓非之死牽涉到四個人,這四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先說李斯,上一集我們講過,這裡只說一句,李斯堅決主張殺韓非,主要的原因是李斯認為韓非在阻擋秦國統一六國的通天大計的制定,是個滅六國的障礙,必須要除掉,這是李斯的看法。姚賈呢,也主張殺韓非,但是姚賈主張殺韓非就有兩點原因了。第一,私恨,姚賈為秦國立功回來,被韓非舉報三大罪狀,私恨是有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畢竟姚賈主張的,用金錢作為統一六國的一種武器,而且姚賈做得很漂亮,確實擺平了四個國家,看來姚賈主張殺韓非,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姚賈認為韓非妨礙了秦國統一天下。這兩個原因都有。那麼贏政對韓非之死有沒有責任呢?有,而且責任很大,我們想想,一開始最早欣賞韓非的是贏政;韓非上書,把上書發給朝臣的是贏政;批准李斯和姚賈建議,逮捕韓非入獄的是贏政。雖然韓非之死,並不是贏政直接下手,是李斯送的毒藥,韓非又沒有辦法告狀,只有自殺,但是不要忘了一點,就是韓非死了以後,贏政並沒有追究韓非之死的責任。贏政如果要去查,誰害死了韓非,一追就追到李斯頭上。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不追究責任的本身就等於他預設。當然,他最後想赦免韓非,但是,從前面講得來看,贏政是同意殺韓非的。為什麼後來又要赦免韓非,是不是有些矛盾呢?很好解釋,贏政欣賞韓非的法家思想,欣賞韓非的文筆犀利,欣賞韓非的才華。但是贏政不同意韓非的政治主張,在滅韓和存韓的問題上,贏政是站在李斯一邊的,在用軍事手段和金錢手段上,贏政是贊成姚賈的意見的。也就是說,贏政在通天大計的制定上,和李斯,姚賈是站在一邊的。作為個人來說,他欣賞韓非的思想和才華,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者來說,他是主張殺韓非的。那麼,韓非對自己的死有沒有責任呢?有,而且也很大。韓非提出存韓亡趙,是為了給韓國爭取時間,韓非反對李斯滅韓,是為了韓國的安危,他不顧自己的安危,給秦王贏政上書,反對姚賈用金錢作武器,因為韓非看出來,錢這個東西,如果用在消滅六國的統一之戰中間,可能把許多國家的人收買掉。我們以後會講,贏政用金錢收買了六國的很多重臣,楚國,齊國,趙國都出現了奸臣受賄,然後陷害忠良的事情,最後導致這些國家亡國,原因就出在贏政用金錢作為滅六國的第二手。韓非深深知道這一點是危害很大的,所以韓非不顧個人安危,反對姚賈的做法。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他作為一個韓國的使者來到秦國,深深地捲入了秦國一個國家大政的制定之中,顯得有些不自量力。但是韓非的不自量力讓我們看到了韓非一種內在的精神,就是韓非為了韓國的存亡,不惜個人生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讓後人非常感動。韓非對故國的感情非常讓人感動。韓非明明知道不能阻擋秦國滅亡韓國,但還是要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故國。他許多的作為,跟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楚國的屈原不惜自己沉江是一樣的。所以韓非之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的存在,一種人格力量的存在。所以作為個人來說,韓非是失敗了,但是韓非用自己的死,為自己故國的存在作了最後的努力。秦王贏政統一天下,大計就是在贏政,李斯,姚賈和韓非的鬥爭中逐步形成的,最終達成了三點共識。第一,立即發動對六國的統一戰爭;第二,首要的目標鎖定韓國;第三,軍事力量和金錢手段雙管齊下。以上我們就講完了秦始皇的前十二集。這十二集我們講了一個問題,就是秦國的崛起,下面我們要講的就是第二個部分,叫橫掃六合。那麼秦王贏政鎖定的第一個目標是怎樣滅亡的呢,我們下次再講,謝謝大家。

13:韓氏初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