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畫外音):韓非提出首先消滅趙國的主張,是為了儲存韓國,但韓非提出的主張,每一條具體的理由,都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來說的,也就是說他是站在秦國的角度 ,來闡發他的主張

我們上一集講過,韓非這個人口吃,不大會講話,但是文章非常好,特別善於剖析利害,這是韓非文章最擅長的一點。贏政看了韓非的上書以後,贏政很聰明,沒有作判斷就把韓非的上書發給朝中的大臣商議。第一個起來反對韓非的就是李斯,李斯反對的理由有這樣幾點:第一,心病必除。他說韓國對於秦國,就像心裡面隱藏的一個病,雖然現在沒有發作,但是一定會發作的。比如說,秦國有了突發事件,韓國一定靠不住,所以韓國是必須要除掉的一個心病,他儘管稱臣,仍然是秦國的一個心病。第二點,這個心病必發作,這個病埋藏在身體裡,也許一兩年不發作,但是如果我們對付趙國,齊國,需要舉全國之力,這個時候,韓國這個心病就會發作。當年秦穆公兵敗崤山的那幅慘狀就會再現,所以韓國是必須要滅的。這樣,李斯和韓非的意見就是針鋒相對的了,所以李斯主張滅韓,韓非主張滅趙,這兩種觀點,實際上就是秦王嬴政在制定通天大計的時候兩個觀點的衝突。它的本質是秦國和韓國兩國利益的衝突,這就是通天大計捲入的第三個人,韓非。當然,秦國這個時候是老大,軍事力量最強,是當時唯一的超級大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和秦國相比,所以秦國很自然要用軍事力量來消滅六國,這是毫無疑問的。在軍事力量之外,還要不要用其他手段呢?李斯認為,還要用外交手段,李斯講了一個辦法,說我們多派一些人,帶著很多錢到六國去,收買那些可以收買的重臣。能收買的收買,如果他很廉潔,不收錢,就暗殺,然後再派大兵隨其後。這樣李斯就提出兩種手段,一個是軍事力量,一個就是金錢,李斯主張兩種手段同時使用。而贏政確實經歷過一件事,贏政主政之後,曾經發生過四國聯軍進攻秦國的事情,當時秦王贏政召集六十多位大臣商議,大臣們都束手無策。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叫姚賈出來了。姚賈提出來給我錢,我去把這四國擺平。贏政聽了很高興,給了他一大批活動經費。姚賈用了幾年的時間,把聯合進攻秦國的四國全部用錢擺平了。姚賈回來以後,秦王贏政封了姚賈千戶,提拔作了上卿。這個事情被韓非知道了,韓非就立刻上書,上書中間指出來姚賈犯了三條大罪,第一,貪汙公款;第二,假公濟私,第三,出身卑微。我們先說第一條,他說姚賈拿了你賞的錢,活動了幾年,都不知道這個錢他只花了一小部分,一大部分進了他自己的腰包。第二,他拿了你的錢,到各地結交了很多諸侯王,這些人都成了他的朋友,這叫假公濟私。第三,姚賈這個人不行,姚賈是魏國人,父親是把守城門的人,“守門監者”,是魏國守門人的孩子。姚賈在魏國曾經犯過盜竊罪,有作案記錄。到了趙國以後,又被趙國驅逐了。你看這個人出身這麼差,還犯過罪,你和這種人討論國家大事,不是讓我們這些人太掉價了嗎?贏政一看這個信,就質問姚賈,說你是不是拿著公款去結交諸侯了。姚賈說確有其事,贏政一聽就大發雷霆,說你既然這樣做了,怎麼還有臉面回來見我?姚賈說,你聽信別人的讒言了,中國歷史上,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的事兒太多了。你要是聽信讒言,你手下就不會有忠臣。贏政說,這條我們姑且不問,有人舉報你,說你是監門人的孩子,有盜竊罪的案底,在趙國被驅逐過,有這事兒嗎?姚賈說不錯啊,但是歷史上建功立業的,像我這樣的人不是太多了嗎?幫助周文王的姜子牙,當年在齊國不是一個被驅逐的人嗎?還有幫助齊桓公稱霸的管仲是個商人,商人按照中國古代的看法,士農工商四級,商人是最末流的一級。管仲是個商人,出身不好,但是齊桓公不是重用他,最後稱霸天下了嗎?我們再說秦穆公時的百里奚,是用五張羊皮換來的一個人,但是百里奚幫助秦穆公,這些人哪一個是出身高門貴族的,但這些人幫助自己的國君不都是成就了霸業嗎?如果你用人要講出身,要用高士,我也可以舉幾個例子。有一個高士,商朝人叫卞隨,當商湯討伐夏桀的時候找他去商量。他覺得找他商量滅掉一個君主是一種恥辱,然後卞隨就投水而死。這可是個高士,你能用嗎?還有一個夏朝人叫務光,商湯滅夏桀後,據說商湯想把君位讓給務光。務光不幹,自沉於廬水之中,這又是個高士,都是出身高貴,德行操守很高尚的人,他願意為你服務嗎?你現在是用人,用這個人的才,不是衡量他的道德水準和家庭出身。家庭出身再高貴的人,如果沒有功勞,也不能賞他,秦王贏政一聽有道理,就不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