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當國君,所以他不怕。你要是有可能當,那秦二世就盯上你了,就惦記上你了,那就麻煩了。因為你不能繼承君位,那你就沒有這種對秦二世的威脅了,所以說話就很隨便了。第三點,聲望相合。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來歲,他在老百姓中間口碑好,人氣旺,這是有可能的。所以他敢於挺身而出,為蒙恬、蒙毅兄弟說話。秦二世在趙高的慫恿之下殺蒙氏兄弟的時候,李斯是一句話都不講,惟獨子嬰敢於勸諫,而且話說得分量很重,可見子嬰是一個很耿直的人,敢於說話,敢於堅持正義。在這種情況下,他在老百姓中間有人氣,有威望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所以,我們大體上可以判斷,繼位的子嬰應當是秦始皇的弟弟,這一說比較可靠,這就解決了我們的第二個問題——子嬰是誰。
那剩下來就是第三個問題,子嬰怎麼把趙高給殺了呢?趙高可是隻殺別人,從來不被別人所殺的人啊!子嬰怎麼殺的他呢?
[畫外音]按照趙高的邏輯,他所輔佐的皇帝一定要對自己言聽計從,這樣才好控制。所以,秦始皇死後,他篡改遺詔,殺扶蘇,立胡亥。現在胡亥死了,他肯定會再立一個自己好控制的皇帝,於是子嬰繼位了。但是,這一次趙高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趙高不但沒有控制住子嬰,反而被子嬰結果了性命。那麼,子嬰是如何殺的趙高呢?
這過程其實既簡單,也複雜。說簡單,可以這樣講,就是趙高在秦二世死了以後,自己想當皇帝,但是又不敢當,他就選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嬰繼位,而且把皇帝的帽子,改成秦王。然後,讓子嬰到一個宮中齋戒五天,五天以後,到祖廟中去接受皇帝的玉璽來正式繼位。
於是,子嬰就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到那個宮中去齋戒了。到了宮中以後,這個子嬰就在琢磨這件事。他跟他的兩個兒子商量,還有一個宦官叫韓談。他說,趙高殺秦二世本來是自己要當皇帝的,但是他不敢。不敢的原因是因為他怕大臣們殺了他,所以他現在立我完全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他叫我到祖廟中間去接受那個玉璽,那就意味著到祖廟裡他會殺了我。這是一點。再一個,我聽說趙高跟劉邦已經開始暗中勾結了,劉邦已經從陝西的武關打入了關中。趙高跟劉邦開始在秘密地接觸,他們兩人怎麼商量的呢?趙高說我幫助你把秦國給滅掉,然後我來做關中王,關外的我就不要了。這就是他們秘密談判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子嬰就決定要殺趙高了,因為我不殺他,他必殺我。那怎麼辦呢?他說,趙高叫我齋戒五天到祖廟去,我就不去,我要不去,他一定會來,他只要來,我就有辦法把他幹掉。子嬰就拿定好了主意。
到了第五天頭上,五天齋戒完了,該子嬰去祖廟的時候,子嬰就是不去,鐵定主意就是不去。然後,趙高就急了眼啊,派了幾撥人馬請,請不動,最後趙高親自來了。趙高一來,子嬰就傳他入宮,這一入宮,子嬰就指使宦官韓談在自己的宮中把趙高給刺殺了。而且立即下令,對趙高滅三族。就這樣,事情很簡單地處理完了,就是引誘趙高到他宮中來,然後在宮裡把趙高殺了。所以殺趙高,殺得一點懸念都沒有。趙高到死都不明白子嬰還敢殺他,他萬萬沒想到。
到此為止,沙丘政變的三個重要人物——趙高、胡亥、李斯——每個人都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這裡就來了一個問題了,趙高這個人是一個非常善於搞陰謀的人,他把扶蘇殺了,把蒙恬、蒙毅殺了,把李斯殺了,把秦二世都殺了,為什麼竟然會栽到子嬰的手裡頭呢?這個人是很了不起的,要論搞陰謀詭計,李斯、胡亥都不是他的對手,他怎麼會栽到子嬰的手裡呢?其實原因只有一點,就是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過低地估計了子嬰。趙高因為殺扶蘇、戮蒙恬、誅李斯、弒胡亥,他覺得自己很了不得了,沒有人敢奈何他。他公然能在朝廷大堂之上上演“指鹿為馬”的這種遊戲,他覺得他非常了不起。所以,他就認為沒有人敢奈何他,這是他非常自信的一點。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子嬰。子嬰這個人為人一向很低調,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公子,既沒有政治野心,又沒有政治資源,三也沒有顯露出來過人的才華,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所以,趙高也就沒有把他放在眼裡,趙高真正放在眼裡、認真對待的人沒有一個人能躲得過他的屠刀。我們剛才講的那些人,只要叫趙高惦記上,那就完了。我們經常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趙高就是天下最大的賊,你只要叫趙高惦記上,那你就肯定跑不了了。但是趙高就是沒有惦記上子嬰,所以子嬰躲過去了,反而把趙高給殺掉了。我們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子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