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的英勇的犧牲行為以外,何若君又敘述了集體行動中的休慼相關的精神和社會鬥爭中的互相幫助的事實。這也是同樣令人感動的,雖然這些事實對於在座的一部分人還是十分新奇,但是他們也能夠了解。
若君並沒有說過一句空泛的話,他只敘述事實。他給他的聽眾開啟了一個新的眼界,立下一些新的榜樣,他不過敘說他從書本上、從見聞中知道的真事。他想不到這些話會永遠成為那班青年的鼓舞的泉源。他在眾人的鼓掌中坐了下來。感動的微笑還留在聽眾的臉上。方繼舜又站起來說話。他要求社員和來賓們自由發表意見。
吳京士響應地站起來用詼諧的調子說了幾句慶祝的話。覺民便在這時離開餐桌,走進小屋去抱了一疊小冊子出來,張還如也去拿了紀念刊向眾人散發。每個來賓都帶著驚喜的眼光翻閱紀念刊和小冊子。
來賓中有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學教員站起來懇切的發言。他的講演術反倒比那些青年學生差。他說得慢,而且每說兩三句就要用一個“這個”來緩和他的困窘。但是拙劣的言辭常常表現了誠懇的心。他感謝他們,祝福他們。他彷彿還想從他們這裡求得一點力量。他恭維地對他們說:“青年是人類的希望。”這便是受慣了生活壓迫的“外國史”老教員在他的長歲月中得到的結論。他的確敬愛
他們。他對他們的工作也常常貢獻小的幫助和鼓勵。所以他能夠同他們結了友誼。
那個紅臉的中學生也發表了意見。他似乎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他站起來,身子就微微顫動,手也在抖,牙齒也在打戰。他現出了一臉的窘相。但是他仍然鼓起勇氣說話,他覺得眾人的眼光集中在他的臉上,他更發慌了。他預備好的話全混在一起了,它們不分先後地亂跳出他的口腔。他的同伴黃臉學生著急地望著他。他沒有條理地說下去。
然而聽話的眾人中間並沒有誰發出笑聲。他們甚至用同情的眼光望著他,希望能夠給他幫一點忙,使他暢快地把話說完,安靜地坐下去。他們瞭解他的話的意義。他帶了誇張地(其實在他,卻是很誠實地)稱讚週報和負責人的種種功績,又謙虛地訴說他的願望。他誠心誠意地希望獻出他的年輕的生命,只求他們能夠給他一個工作。他的話似乎還沒有完結,但是他突然閉了嘴坐下來。眾人也用掌聲酬答他。
以後還有兩個人說話,不過說得不多,也沒有新的意思。方繼舜最後起來作答覆。覺民接著說了幾句補充的話。然後便是用茶點的時刻。茶水已經預備好了。陳遲和汪雍兩人端茶出來。緊張的空氣鬆弛了。一種和睦的、親切的氣氛包圍著他們。大家隨意用著茶點,更自由、更暢快地談著個人的或者社會的事情。房間裡充滿了衷心的笑聲。嘈雜的聲音突然靜下去。全房間裡的人的眼光都射在何若君的臉上。他安靜地坐在方繼舜的旁邊,張著口,用他的響亮的聲音唱法文的《馬賽曲》和《國際歌》。他們不能瞭解歌詞的意義。但是那種象萬馬奔騰似的力量不可抗拒地打擊著他們的心,那是一種呼召,一種鼓舞。它使他們的熱血沸騰,它使他們的熱情滿溢,它使他們感到放散的需要。這兩首歌曾經先後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人去為理想獻出生命,這時它們同樣地燃起了他們這班異國青年的犧牲之火。他們真正準備跟隨這樣的歌聲毫無顧慮地去跟舊勢力戰鬥。
歌聲停止了,眾人的心上還響著它們的餘音。那些聲音似乎進到了他們的心的深處。他們的整個身體都因為歌聲顫動了。他們想不到世間還有這樣的奇異的歌。這跟他們常常聽見的《樂郊》、《望月》、《悲秋》、《蘇武牧羊》、《金陵懷古》等等完全是兩類的東西。好些人馬上跑過去向何若君索取歌譜,有些人又要求他教他們唱這兩首歌。何若君欣喜地一一答應了。他還為他們唱了幾首革命歌,這些歌同樣地充滿感人的力量,激發他們的崇高的感情,在他們的心上留下永不消滅的影響。
以後就是汪雍、陳遲、覺民、張還如幾個人的輪值了。他們先後被人慫恿著,汪雍和陳遲唱普通的歌,覺民唱了一首英文歌,張還如只會唱京戲,他的鬚生嗓子在同學中是相當有名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對京戲並不感興趣;普通的歌曲在聽者的心上也沒有留下印象。它們從一隻耳朵進來,又從另一隻耳朵出去,並不曾留下一點痕跡。然而它們也沒有攪亂房中和睦的空氣,相反的,它們還引出一些輕快的笑聲。京戲唱完,大家覺得應當休息了。碟子裡的瓜子、花生、點心等等都光了。茶水也全進了眾人的肚裡。有的人便離開餐桌站起來,或者走到欄杆前面,或者立在書櫥旁邊,或者同新的、舊的朋友談話。每個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