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去創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堅信自己絕不會是碌碌無為之輩,因為我有區別於常人的兩大特長:一是腦子靈活,能言善辯,社交能力強,很會來事兒,能討得東家的歡心。因此,史家莊的人都叫我“賽伯當”。這個“伯當”是不是指隋唐時的英雄好漢王伯當,我沒有進行過認真考證,只知道那是一種褒義,但心裡總覺得不如叫做“賽諸葛”聽著舒服,感覺氣派。二是我的酒量特大。由於那時制酒的蒸餾技術還沒有問世,或者問世了還沒有推廣開。因此,當時絕對沒有後世的高濃度白酒!加上那時的酒全部屬於純糧發酵製作,當時農業科技不發達,糧食產量普遍很低,為節省糧食,人們在勾兌酒時就故意把度數調得很低。因此,那時人們飲用的酒大約相當於後世的啤酒,酒精度數大概在10度左右。所以,在當時能喝個三五碗酒很正常。我則屬於那種喝酒七碗八碗不醉的人。
先說關於特長的話題。誰都應該承認:智商和天賦是一個人特長髮展的先天條件,還應該承認,每個人特長的發展是有先天差別,具有不均衡性的。我家雖然連續幾代為史家做莊客,但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莊客,而是莊客中的文化人,很得東家的賞識。經過祖上歷代的文化積澱,到我父親時,已經表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才能。他老人家當時任史家的帳房先生,算帳時擅長兩隻手同時打兩把算盤進行運算,且幾乎沒有誤差。這種一心二用的絕活,很多人是學不來的!
父親還有兩個強項:一是裝“糧鬥”。“鬥”和“升”是一種口大底小的裝糧食的量具,也是一種容量單位,東家每年放租收租時用。從換算公式上講:1鬥=10升;1升=3斤。父親能讓裝進糧鬥裡的麥子,一律直立著或平躺著或斜靠著。據說,因為麥粒各種立姿所佔的空間不同,每鬥麥子的實際容量相差近一“升”,也就是相差近三斤;僅此一項,每年收租時,我父親就能為史家斂進許多的不義之財!我父親的第二個強項是記憶力超人。每年幫東家放租收租時,他老人家一邊歡快地忙活著,一邊嘴裡念唱:王富貴借小米一斗二升;李小二借小麥六升;史老歪還高粱米二斗三升……。但當時在場的人只聽到他念唱,卻從未見過他動筆記賬。到了夜深人靜時,父親才坐在帳房裡,憑藉著記憶,把白天的賬目一一補記出來,且從未出現過一筆差錯。據說有一次,史太公想考驗我父親一下,悄悄從原始賬本上撕去了整整五頁賬目,而我父親當時沒有發現。年終結帳時,賬目自然是算不平衡的。父親站起來在房間裡轉著圈踱步,踱到第七圈半的時候,猛然坐回帳桌前,提起筆來“刷刷”補寫了五頁流水賬,然後把總賬算攏了。史太公非常吃驚地作過對比,我父親補寫得賬目和撕去得賬目,在人名、時間、數目,甚至排列順序上,竟一毫不差!
應該說,在聰明伶俐,能言善辯,擅於交際方面,我是秉承了家族的優秀基因的。讀者可能不相信,我出生時的第一聲不是啼哭,而是說:媽媽,您辛苦了!從而讓媽媽和接生婆大大地吃了一驚!
三、創業起步階段
待我長到九歲時,父親便送我進了私塾,原因是東家的獨生公子史進要讀書了。東家史太公很注重對兒子的培養教育,史進長到六歲時,便請來老師辦起了私塾,我比史進大三歲,在一起玩得很投機,便做為史進的陪讀,也跟著進了私塾 ,開始讀些《三字經》、《百家姓》等啟蒙讀物。
但史進是個花花公子,並不是讀書的料;而我也不想像父親那樣整天埋頭於帳房,做個老實巴交的管帳先生。我的理想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靠個人奮鬥,積累財富,有朝一日自己也做東家,擁有一座象史家一樣的莊園和許多莊客!但由於我的出身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我的“打拼”之路便顯得異常的崎嶇和艱難。我的做法是:教史進裝病耍賴,哄瞞先生,曠課逃學,然後帶他上山捉鳥,下河捕魚;鬥個蛐蛐,賭幾個小錢;我還用高粱秸稈做成蟈蟈籠,然後在山坡上捉幾隻草綠色或咖啡色的蟈蟈裝進去餵養。陽光下,那些大肚子蟈蟈振動翅兒,“吱吱喲喲”吟唱得很歡,逗引得史進伸長脖子,瞪圓雙眼,傻傻地看。從此,史進整天跟在俺身後屁顛屁顛地轉,史太公一直被矇在鼓裡,根本想不到他的寶貝兒子早把讀書學習的事情忘到爪哇國去了。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我要實施自己的致富藍圖,必須立足史家莊的環境,並且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千方百計不讓史進讀書,儘量使他弱智,這樣我才能駕馭他,以至於將來取代他;二是和史進搞好關係,取得他的信任,便於將來從中取事。我現在還不具備獨立創業的能力,必須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