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起來打敗的,都不是,你知道它怎麼不見的,只是因為別人有一個東西出來了,所以它不見了,不是它做錯,是別人做對。

我們以前用的1G的隨身碟是不是跟磚塊一樣大,8G的大概就是一部車那麼大,在2003~2004年的時候有一家公司把這個隨身碟做了個小小的改變。從此隨身碟開始產生變化,開始變得很小,小小的一個隨身碟就可以儲存1G、2G的資料,當這個變化開始的時候,有一家公司注意到這一定會成為趨勢,當絕大多數人只是看到隨身碟的改革的時候,這家公司看到是整個新行業的興起。別人做隨身碟,它做特別的隨身碟,它跟別人隨身碟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它的隨身碟不止是隨身碟,同時新增了播放器的元素,不僅加入了播放器的元素,還改變隨身碟的外觀,創造一個新的流行,還把隨身碟做成白色的,起個名字叫iPod,只是這樣而已。簡單地講,有一個叫做iPod的東西出來,沒過多久,再也沒人去買CD、VCD,音樂城就關門了。

現在全世界已賣出超過一億臺小型的MP3、MP4,一臺普通膝上型電腦硬碟有250G的容量,而一張名片大小的iPod也能有80G的容量。iPod出來後與一般隨身碟有差異,做一點與眾不同的改變,卻讓iPod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改變是一個企業成功的核心。

三、企業應對危機(3)

由於iPod出現了,Tower Records音樂城不見了,賣 CD的這個行業不見了,可是這個行業並不是被自己打敗的。

發明iPod的這家公司就是鼎鼎有名的蘋果公司。蘋果這家公司真的很有意思,它也曾經因為沒有注意到行業層面與商業層面的變化而奄奄一息,差點嚥氣,對不對?20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個人電腦就叫蘋果機,可是後來它沒有注意到個人電腦的普及趨勢,結果被英特爾打敗了。可是在大多數時候,蘋果是一家特別能注意到行業商業變化的公司,並且往往能從中獲利。

目前所有上市成功的企業主要都是因為商業模式成功而得到認可的。我們後面還會討論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分眾傳媒、阿里巴巴的成功都是找到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還有蒙牛的商業模式也值得關注。蒙牛是最值得研究的,蒙牛的創業資金只有400萬人民幣,幾十個人一共湊了400萬,蒙牛在1999年創立,1999年的蒙牛哪裡有辦法搞一個乳業企業來跟伊利拼!所以蒙牛只做一件事,用貿易的方法來做乳業。

蒙牛在創立的那一天,全公司連一頭牛都沒有,唯一沾了牛字的是牛根生,蒙牛是沒有牛的。但是他們在內蒙古草原上到處立起大的廣告牌,寫著“蒙牛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內蒙古乳業爭做中國第一”,不是蒙牛自己要做中國第一。蒙牛一開始只當老二不當老大,讓伊利當老大,老大擋很多子彈在身上,老二在後面偷偷長大。蒙牛在內蒙古草原到處都噴著“蒙牛、蒙牛”,搞得全內蒙古都知道有家公司叫蒙牛,可是世界上就是買不到蒙牛,人們越是買不到越是想買,這就是消費者的心理。

蒙牛一頭牛都沒有,卻把知名度搞起來了,當大家都知道蒙牛,可是買不到蒙牛的時候,蒙牛就開始找一些小工廠,問對方:“你有100頭牛呀,聽過蒙牛嗎,如果讓你給蒙牛貼牌,幹不幹?”這100頭牛你貼上牌就叫蒙牛。你們家有運奶的車嗎?如果有,也貼上蒙牛。又問一家:“你們家有多少頭牛,有300頭呀,聽說過蒙牛吧,給蒙牛貼牌願不願意?”蒙牛是這麼開始的!

今天的蒙牛有300萬擠奶大軍,最初蒙牛的商業模式是用貿易的方法來獲取資源,而不是像很多夥伴一樣,先期搞了一大堆投入,所以我講,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因為你的商業模式不一樣,最後得到的結果不一樣。伊利的管理剛開始要比蒙牛好很多,伊利早就已經是大公司了,可是伊利的商業模式和蒙牛的商業模式一開始就不一樣,創造的價值就不一樣,所以得到的結果當然也不一樣。

登泰山而小天下

——商業模式角度的全域性改變

現在你知道僅僅把視角盯在企業內部,盯在管理模式是遠遠不夠的,你必須把眼光放遠,站到更高的地方,以商業模式的角度縱觀全域性,才能夠在經濟的嚴寒中避免被淘汰的結局,登泰山而小天下——你只有站得夠高,才能夠看清楚原來的自己一直只活動在這麼小的一塊天地。

我們都在變革。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裡,我有3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隻烏鴉整天坐在樹上什麼事都不幹。有一隻小兔子看到烏鴉坐在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