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到發展進步,又能正確對待缺憾與不足,並且能夠對別人小的過失不斤斤計較,則“三氣”的生髮量將會大大下降。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善待別人的不完美,生活也許就會完美一點。

第二,信奉一定、必須。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會做成所有的事情,而只能做成某些事情或某件事情。任何事情都具有不確定性,都有可能成,也有可能敗,如同高山與峽谷都是地球的組成部分一樣,挫折與成功也都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正所謂盡人事、聽天命。或者也可以這樣來理解,你內心的火與水本可能製造出生命的激情與幸福的熱淚,可你自己把人生的“定值”(電力專業術語,指引起保護裝置動作的設定值,包括電壓、電流、方向等引數)整定錯了,使你的“情緒管理機制”誤判斷、誤動作,激情之火與幸福之淚便只能以怒氣與怨氣的形式排洩出來。一個人可以對某種事情有所追求、有所設計、有所經營,但不必看重所謂“一定”的結果。

“一定”不是真理,可能是真實;“真實”不一定是必然,可能是意外。把一定、必須看作是期望,而不去強求,怒氣與怨氣就不會“超標”了。

第三,雙重標準。人類世界上最不準的天平是衡量自己的天平。我們每一個人都經常使用雙重標準。對待錯誤與不足,我們往往不自覺地用“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一味地指責別人,從不檢點自己的人並不少見,只是我們一般看不到自己就有這樣的毛病。人們對待自己的人格、能力與成績,往往用“升壓變壓器”;對待別人的人格、能力與成績往往用“降壓變壓器”;或者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習慣於把自己置於特殊的地位。“雙重標準”必然造成“三氣”的生產能力過剩,排放超標。

多看看別人的長處,多看看在自己“身後”的那些人的長處,並以此經常校正自己心中的“天平”,使之處於公正與平衡的狀態,心平氣靜才可能使自己的情感不出現大的起伏與偏差。

第四,見不得別人好。有的人嫉妒心特別強,只要自己好,容不得別人好。培根說:“嫉妒是由自己與他人的比較而來,在一切情慾當中,嫉妒是最強烈、最持久的。”想自己好,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不想讓別人好,就成了大問題了。巴爾扎克說:“嫉妒者他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古人說,望人好,自己好。這樣的道理不見得人人都信服。時下,似乎講“狼道”更有時代精神,瘋狂地“吃人”,才更男人。在許多人內心深處,合作共贏不過是幌子,魚死網破、你死我活才是真實的生活(有的是自覺的,有的是潛意識的)。可惜,這些人並沒有認識到,按照這樣的思維為人處事,雖然從物質形態上看,的確有的人一時贏了,有的人一時輸了。但從人生幸福的角度看,則沒有一個是勝利者。可以說,容不得別人好,是人類不幸的主要根源,也是各種人間悲劇的重要發源地。你希望人好,一方面,別人才會希望你好(當然,它不是一對一的交換,而是對人際關係總體而言的),你好起來的有利條件就增加了;另一方面,別人好了,你也不會鬱悶。如此,你的怨氣或怒氣就有可能實現“零排放”。

你希望別人怎樣,別人也希望你怎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物理學規律,也符合情感互動規律。

第五,只進不出。有的人是屬“二極體”的,單向導通,只能進,不能出。這樣的人只知道索取,不知足,不知止,更不知回報。他已經從別人身上得到九個好處了,第十個沒得到,他就心生怨恨。如果別人再希望得到他的關照,或者讓他做出點犧牲,他就產生出滿肚子的怨氣,好像吃了天大的虧似的。這是既缺少人情,也不講人理的行為。打一個不太貼切的比方:你和他人合作開辦公司,他人投資的時候你很高興,他人沒有能力投資了,或者不願意再投資了,你就心生怨氣,這顯然是與情與理都講不通的事情。“吃水不忘打井人”,一個人要能夠體察和分享別人的關愛,也能夠體諒和關愛他人,這樣才能大大降低“怒氣”與“怨氣”的產量。

“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你背叛了自己的過去,意味著有人會背叛你的今天。或者說,你今天是如何怨恨別人的,明天別人會以同樣的緣由怨恨你。

“將心比心”應該是把心放在別人身上,從別人的處境、別人的立場去想,而不是我這樣想,別人肯定也這樣想。

從生理疾病來認識“情緒疾病”(1)

人食五穀雜糧,生理上沒有不生病的。人有喜怒哀樂,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