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如此”。他還說:“我們歷來認為梅傑能力較弱,在有些問題上也
傾向於工黨的觀點。但是公開出來支援布萊爾是違背《太陽報》的一貫立場
的。”
英國輿論界的同行也認為,希金斯同其他報紙的總編一樣總是受到朝野
政黨領導人的另眼相待,他們雖然長期以來對保守黨的政策持抨擊的態度,
但對梅傑人品一直有較好的印象,因而,希金斯公開表示支援布萊爾“似乎
有悻常理”。
但對梅傑人品一直有較好的印象,因而,希金斯公開表示支援布萊爾“似乎
有悻常理”。
月
1日人們說
不定會看到“《太陽報》的一票又使他獲勝”的標題也未可知,因為也有少
數分析家認為,這次《太陽報》有能力改變選舉結果,《太陽報》的倒戈主
要原因是他的老闆魯琅特·默多克的命令。
默多克從與布萊爾的初次見面到日後的多次秘密交往,發展到眼下的公
開支援,先後僅經歷了兩年半的時間。
他們的初次見面是在
1994年
9月,那時布萊爾剛當選工黨領導人不久。
儘管默多克似乎本能地憎恨工黨的“激進色彩,卻又嫌執政的梅傑感情脆弱、
優柔寡斷,於是就移情能言善辯,帶有革新形象的布萊爾”。1995年的夏天,
布萊爾應邀出席了由默多克的親信在澳大利亞主持召開的一次國際研討會,
並在那次研討會上發表了深討默多克歡心的演說。據披露,布萊爾為精心炮
制這篇演講稿沒有少花精力。他的初衷是,“至少要起到使默多克所控制的
輿論傳媒不再對工黨原來那麼仇視的作用”。於是,他在那次演說中不惜篇
幅大談傾向於市場經濟的政策主張。當時有一家報紙就他的演講發表評論
說:“人們簡直認為發表演說的是撤切爾夫人的忠實信徒。”他深知傳媒影
響之大,上任以來,頻頻向默多克送秋波。1994年他不顧左翼同僚的非議,
千里迢迢飛往澳洲出席默多克機構的高階行政人員會議,發表了親善講演。
他們兩人這兩年不時對飲,煮酒論大局。
儘管布萊爾的那次演說引起了工黨左翼人士的強烈不滿,卻給默多克留
下了深刻印象。此後,默多克曾多次與布萊爾“秘密”接觸,並對布萊爾“越
來越喜歡”了。由此可見,這位“報業大王”對布萊爾的青睞絕非偶然。BBC
電視臺一位評論員一針見血地指出:“默多克摒棄梅傑這一驚人之舉顯然著
眼於他的報業。”
自
1990年撒切爾夫人被迫下臺,默多克就四顧茫茫。對梅傑他深感失
望,認為太軟弱;和副首相赫塞爾廷又話不投機,怕後者對市場進行干預;
和財相剋拉克更是不相往來,認為他太左,離經叛道。他和國防大臣波蒂羅
雖合心意又擔心後者難成氣候。而他在英國的龐大產業(四家報館、一家電
視臺),迫切需要有政壇上的朋友來照顧。放眼四方,只有布萊爾。雖然布
萊爾身在工黨,意識形態上卻完全姓資,而且光芒四射,公認為下一任首相。
順水人情,何樂不為?
自
3月
17日《太陽報》倒戈工黨以來,布萊爾和傳媒大王默多克正式進
入“蜜月佳期”,“相敬相愛”。
當記者問布萊爾,對《太陽報》上那些裸體美女的看法時,他的回答很
乾脆:“那無關緊要。”布萊爾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一向重視家庭、倫理
和道德,竟出此言,實令人感到意外。默多克自然也投桃報李,如今《太陽
報》正為工黨“衝鋒陷陣”,對保守黨窮追猛打。
默多克的《太陽報》在對保守黨的輿論攻勢中打頭陣。大選的第一個回
合,梅傑就被黨內腐敗和醜聞弄得焦頭爛額,無法起步。宣佈竟選日期後的
兩個星期,已有三名保守黨國會議員被迫辭去席位,退出大選,還有七人正
在掙扎求存。
在掙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