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向榮這個人是太平軍的死對頭。1952年中國史學會主編的厚厚八大卷《太平天國史料》中,僅《向榮奏稿》就佔了整整一大卷。向榮,四川大寧人,字欣然(真是“欣欣向榮”呵)。此人非士人非貴族,最早在甘肅固原當兵,為當時的提督楊遇春識拔,常年征戰於青海、新疆等地,積功至甘肅鎮羌營遊擊。道光十三年,時任直隸總督的琦善很賞識向榮,調他回京城訓練京營,累遷開州協副將。道光二十七年,擢為四川提督。道光三十年,向榮又參與平湖南李沅發之亂。拜上帝會初起,時任巡撫的鄭祖琛無能,咸豐帝親自下旨,調當時在軍中頗有威望的向榮為廣西提督,專門主剿廣西剛剛崛起的太平軍。早期的大黃江、牛排嶺等戰,向榮力戰,屢屢成功,得清廷“霍欽巴圖魯”賜號。不久,由於新任巡撫周天爵與向榮不睦,致使上下不能協同,被包圍的太平軍乘機竄去象州,向榮本人因此遭降三級的處分。大學士賽尚阿來廣西督師,向榮與烏蘭泰二人合剿太平軍,開始還算順利,但未幾就大敗於官村。太平軍陷永安州,向榮遭削職處分。隔了數月,永安得復,向榮復官。但是,他與同為大將的烏蘭泰又不和,清軍屢屢貽誤戰機。太平軍攻桂林不成,由興安、全州竄入湖南。朝廷盛怒之下,準備把向榮削職發配新疆。好在賽尚阿保他,讓他率兵追擊太平軍。在湖南,向榮於瀏陽門、嶽麓山等處屢次得勝,解長沙之圍大有功。太平軍北走,陷嶽州,入湖北,直擊武昌,諸部官軍僅敢遙遙尾隨,賽尚阿等人因此均遭罷黜。由於向榮多次使危城得保,清廷不僅沒處罰他,反而復任他為廣西提督,提軍援武昌。武昌被太平軍攻克,向榮仍然被授湖北提督一銜,不久為“欽差大臣”,專辦軍務。太平軍主動放棄武昌沿江東犯,向榮上奏“克復”武昌,躡追太平軍。

太平軍攻克南京後,向榮總算能在通濟門及七橋罋等地打了幾場勝仗,進屯孝陵衛結營。清廷為了鼓勵他,賞“黃馬褂”,讓他與琦善分掌江南、江北軍事。如此老將,與太平軍自廣西而湖南,自湖南而湖北,自湖北而江蘇,轉戰幾年,向榮可謂沒功勞也有苦勞。

向榮建江南大營後,不時進攻南京城,在東南各門樓與太平軍交戰,還打死過石禎祥等很有名的“賊將”。但是,在96裡周長的堅城面前,清軍攻入南京在當時根本不可能。向榮絞盡心機,又調集水軍,積極控制南京附近的長江水面。

1855年(咸豐五年),在上海剛剛平定“小刀會”的江蘇巡撫吉爾杭阿率軍攻鎮江。南京的楊秀清大恐。因為向榮扼長江水路,如果鎮江、瓜洲等地再失,清軍合軍於江南大營,南京壓力將變得非常大。於是,楊秀清發軍東援鎮江。

年底,聽聞太平軍出援鎮江,向榮迅速抽兵駐紮於東陽鎮。吉爾杭阿派總兵虎嵩林率二千多人馬在鎮江以西高資鎮佈防。由於向榮布兵有方,其手下德安、張國樑兩總兵能戰,三支準備由南京出援的太平軍均被阻擋回去。無奈之餘,楊秀清只得下令從長江上游的蕪湖、三河、和州等地調兵回援,以秦日綱為主帥,統領冬官丞相陳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人,各自提兵東援鎮江、瓜洲。

秦日綱很有頭腦,他先派出一軍在仙鶴門與向榮主力張國樑等部交戰,吸引注意力。東王楊秀清也派人從南京龍脖子一帶出兵,以分清軍兵勢。如此,赴援鎮江的太平軍沿江而進,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撲清軍。1856年2月1日,清軍不敵,由龍潭退至下蜀街。雙方交戰幾日,最終血戰之後,太平軍攻佔下蜀街。一直堅守鎮江的太平軍守將吳如孝執行楊秀清命令,數次從鎮江開城突出,準備與下蜀街一帶援軍會合,合攻戰略要地高資鎮。雙方相持,互有殺傷。

相持一月有餘,清軍與太平軍在湯頭僵持。清軍嚴把水上、陸路各要路,切斷南京太平軍援軍與鎮江守軍的聯絡。

關鍵時刻,冬官丞相陳玉成神勇過人,乘小船冒死衝過清軍封鎖線,進入鎮江與守將吳如孝見面,敲定了合攻清軍的計策。

清軍沉不住氣,率先進攻湯水山邊上的李秀成部太平軍。得知鎮江守軍已經開門出城後,李秀成立刻率三千精兵奇襲位於湯頭岔河的清軍營壘,使之進退失據。

3月18日,湘軍、太平軍相殺整整一上午,不分勝負。忽然,清軍內有人高叫“營壘已失”,頓時軍心大亂。恰巧,鎮江的太平軍援軍突至,夾擊之下,清軍不敵,大潰而去。

此時,太平軍仍舊面臨很大困難,一是瓜洲守軍廣受層圍,二是鎮江嚴重缺糧。權衡之下,秦日綱下令大軍攻揚州,如此不僅可解瓜洲之圍,還可得糧入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