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李秀成真的怕死嗎?李秀成真的“動搖”了嗎?據筆者分析,李秀成絕未怕死過,但他對“太平天國”的信念在被俘後其實全然消散。對於太平天國和洪秀全本人,李秀成問心無愧,最危急時刻仍舊把好馬讓與幼天王騎行,已全盡愚忠。但他並未存有邪教徒那種至死不渝的盲從,其內心深處仍舊存有古代中國傳統文化中“各為其主”的基本道德觀。他曾經在蘇浙戰場大勝時優待被俘清官,優恤死節清官,遵循“兩方交兵,各扶其主。生與其為敵,死不與其為仇”的理念,甚至對敗亡之際內部叛降動搖的松王陳德風與納王郜永寬等人也寬縱為懷,表示了他的過於“寬容”的“理解”。所以,在李秀成身上,作為道德的個人的閃光點比比皆是。但是,在混亂年代,到處是卑汙的人,到處是自私自利的慾望之心,這注定了李秀成必然是悲劇結局。

當然,曾國藩對殺李秀成一事心中也有愧疚,他事前派幕僚李眉生相告。

聞言,忠王李秀成怡然曰:“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圖報!”沒有大罵,沒有乞饒,沒有抱怨,沒有憤恨。這種真正的坦蕩無私,這種真正的大仁大義,這種真正的欣然赴死,這種高尚的人格,使得大陰謀家曾國藩心中更感愧歉,下令對李秀成免於凌遲酷刑。大英雄李秀成終得砍頭快死,時年42歲。

忠王臨刑,曾賦絕命詞十句,趙烈文日記中認為“鄙俚可笑”,未記翔實內容。上世紀50年代曾有華僑提供其中一首,有“太平天日有餘光,莫把血肉供閻羅”之句,殊不與李秀成臨終時精神狀態相吻合,應該是偽造或誤傳。為此,筆者倒是更相信清末筆記中所載的李秀成《感事詩》,悲歌慷慨,豪氣滿胸:

湖上月明青箬笠,帳中霜冷赫連刀。

英雄自古披肝膽,志士何嘗惜羽毛。

我欲乘風歸去也,卿雲橫亙鬥牛高。

龔鼓軒軒動未休,關心楚尾與吳頭。

豈知劍氣升騰後,猶是胡塵擾攘秋。

萬里江山多築壘,百年身世獨登樓。

匹夫自有興亡責,肯把功名付水流。

沙上餘波難成浪——“太平天國”的餘韻

天京陷落後,李秀成被捕,但幼天王竟能在將士護衛下有命逃出。

1864年7月底,經過辛苦輾轉,幼天王一行到達浙江湖州,與堵王黃文金、輔王楊輔清等人會合,並召來在安徽廣德領一部軍的幹王洪仁�椿帷�

大家商議後,便想去建昌、撫州一帶與侍王李世賢合軍,打算日後再與西北遠征軍的陳得才會師,佔據荊襄以圖重起。彼時,洪仁�熱私圓恢��錕�丫�芡觶�瓜M�饢灰磽蹌芑匭淖�狻c露��校��橋扇松釗腖拇ǖ鵲叵肓�凳�錕��

清軍很快撲至湖州。太平軍先勝後敗,只能棄湖州外逃。

行至半路,一向驍勇能戰的堵王黃文金勞瘁過度,一頭從馬上栽下摔死。失去這位主心骨,太平軍餘部軍心大亂,邊逃邊潰,洪仁�壞寐嗜嘶ぷ龐滋焱躋宦反芴櫻��9月22日到達江西玉山。到此地後,他們發現侍王李世賢部已經入福建,眾人更加絕望。

清軍臬司席寶田率二萬多兵士一直緊追不捨,在塘坊大敗太平軍殘部,打得眾將四處狂逃,洪仁�仁��擻滌滋焱醵萃��鞫�喜渴�塹難羆遺擰�

殘兵們剛剛做好飯喘口氣準備吃一口,席寶田清軍大至,喊殺而來。洪仁�恍欣潛罰�壞悶�褂痔櫻�莧肽糾夾潞佑牘悴�釹�紙緄南盞毓帕肽浴�

席寶田手下前鋒將率奇兵攀爬上嶺,把連氣也沒喘幾口的太平軍殺得措手不及。驚惶四散的途中,大部分人被埋伏的清軍一一截殺。幹王洪仁�胗滋焱踉諑抑邢嗍А�

席寶田一鼓作氣,把三萬軍士分成三隊,周圍四處爬梳,殺掉了好多殘存的太平天國“王爺”,生擒幹王洪仁�⒆鶩趿跚旌骸⒄淹躉莆撓⒌熱耍�顏廡┩躋�牆怨卦謔�竅叵乩巍�

幼天王亂中驚走,最終身邊一人不剩。他隻身一人在深山野嶺轉悠。

流浪多天之後,幼天王終於在10月25日被清軍遊擊周家良所部士兵生擒,送於席寶田的大營。

最後關頭,洪仁�oL�牽�黃蚪擔�磺蠡睿�淙皇檣���悖��恢幣雜肭逋⑾囁溝牡洩�頁甲躍櫻�鈧氈簧庇諛喜�#ㄏ暱榧�郊�小逗槿詩自述》與《絕命詩》)

幼天王乃16歲張惶少年,被捕後,寫有八份乞命討饒的親筆供詞和詩文,但很快就被清廷下令:“該犯系洪秀全之子,麼魔小丑,漏網餘蟲,不值檻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