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處事謹慎,一有偏頗,很容易引起官吏們的怨氣。李昌齡認為王旦文筆甚好,堪任中書舍人或翰林學士。議論未定,小太監急急忙忙地來到丞相府:
“呂丞相,閻公公說,皇上說,宣丞相速速入殿呢!”
“看你這張嘴,話都說不清楚!回去稟告皇上,本相立即就去!”呂端合起案上的卷宗,又對李昌齡道:“參政再留意考察廣南轉運使陳堯叟,本相聽說此人在廣南頗受吏民擁戴,倘若屬實,亦可召回京師。”言罷匆匆而去。
且說這李昌齡是個極有心計的人,聽小太監一會兒說“閻公公說”,一會兒說“皇上說”,便猜想一定是皇上不好了。李昌齡和李處耘是遠房親戚,當今的李皇后是他遠房的姑姑。他從廣東轉運使調回京城一直升到參知政事,不能說和老將李處耘、今皇后李氏的地位沒有關係。前些日子李皇后到祖廟祭祀時,李昌齡陪在她的身邊,李皇后提到要他幫元佐一把,後來又命王繼恩和他聯絡過好幾次。此刻皇上病重,無論如何也該商量商量下一步的對策了!呂端前腳出門,他後腳也跟出來,跨上馬直奔宮中而來。到後宮門時,正碰見周懷政在門前晃悠,他連忙奔上前去,給周懷政施了個禮,說道:
“周公公,下官要入宮看望陛下。”
周懷政受了呂端的囑託: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宮,所以直截了當地告訴李昌齡:
“陛下有旨,沒有皇上宣召,一應人等不得入宮!”
“陛下病倒,下官身為參政,豈能坐視不顧?”李昌齡一副焦灼之態。
周懷政詫異地看著李昌齡,問道:
“陛下身體康強,言笑自如,李參政聽誰說陛下病倒了?”
面對周懷政左攔右阻,李昌齡更加堅信趙光義不行了。情急之中,又對周懷政說:
“煩周公公稟奏皇后,就說下官來向她問安,望皇后悉心照顧陛下龍體!”
“皇后到南宮元佐庶人那裡去了,李參政要找,就到那兒去找吧!”周懷政話一出口又覺得後悔,他感到李昌齡此來一定和趙光義病重有關,於是抓了個太監在此監候,匆匆朝大慶殿跑去。
再說李昌齡聽得李皇后現在南宮,毫不遲疑,策馬而去,不一會兒到了宮門前,不料守門吏卒告訴他:
“皇后剛才是在這裡,不過已經離開了。”
“走了?”李昌齡急得直瞪眼:“到哪兒去了?”
門吏笑道:“皇后還能到哪兒去,肯定是回宮了。”
“是是。”李昌齡也覺得此話問得愚蠢,但已無可奈何,只得跨馬而歸。
大慶殿裡,呂端見趙光義一息僅存,候了片刻,元偓、元份等皇子漸次都趕來了,一個個滿臉肅穆。呂端見諸皇子中惟獨不見德昌,問閻承翰道:
“韓王呢?”
“韓王不知陛下病重,大概還在開封府呢。”閻承翰儘量壓低聲音答道。
“這孩子!”呂端氣呼呼地嘟囔了一句,來回踱了幾步,走出殿來,正趕上週懷政匆匆過來,連忙把他叫住。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三十六回 太祖招魂傳仁義(3)
“微臣正有事要告訴丞相呢!剛才李昌齡急急忙忙要進殿看望陛下,被微臣擋在外頭。他又要找李皇后,微臣也沒讓他進來。”
呂端思忖片刻,嗅出了其中氣味,拍了拍腰間插的笏牌,拔下來遞給周懷政道:
“你帶著本相的笏牌速去開封府,命韓王火速前來侍奉皇上!”
呂端剛回到殿裡不久,李皇后和王繼恩也進來了。李氏湊近趙光義,輕輕叫了兩聲:
“陛下!陛下!”
趙光義一直閉著眼,聽見這兩聲叫,居然睜開了眼睛,無神地看了看李皇后。李皇后忍受不住,眼淚撲簌簌地滾落下來。“陛下,不能走啊!”
“朕還有事沒辦完。”趙光義的聲音細得可憐。
“是啊!陛下!元佐的爵位還沒恢復呢!”王繼恩連忙湊過去對趙光義說。
“不是!”趙光義否定了。他在湊近前來的皇子們臉上一一掃過,問道:“韓王呢?”
呂端急得跑到大慶殿外,一眼瞅見趙德昌風風火火趕了過來。
“快!快呀!”
趙德昌上氣不接下氣地衝進殿裡,兄弟們為他讓開一條路,讓他湊近榻前。還沒站穩,德昌便撲地跪倒。“父皇!”話剛出口,眼淚奪眶而出。呂端連忙將他拽起,附在他耳邊叮囑道:
“別叫了,聽陛下宣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