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使人感到一種與自然的極端和諧。這個效果是如何取得的,這種獨特的傳統又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
這種藝術傳統並非憑藉機遇或偶然發現而獲得的。我想,它的諸多特性可以極為合適地歸結為“抒情性”這一詞語,而這種抒情性則來自人類的某種精神和文化。我們必須記住,中國繪畫在神韻和技巧上與中國書法和中國詩歌是息息相通的。書法給它以技巧和基本的表現手法,從而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而中國詩歌則賦予它神韻。在中國,詩歌、繪畫和書法是緊密相連的姐妹藝術。這樣,理解中國繪畫的最好方法,是研究那些對建立這個特殊的中國式傳統起到影響的諸因素。
簡而言之,我們稱之為“抒情性”的這一特殊傳統,是兩種反對的結果。這兩種反對,現代西方繪畫界正在進行,而在中國繪畫史上,公元8世紀就已經出現了。其一是反對將藝術家筆下的線條束縛在所畫客體上,其二是反對照相機式地再現物質現實。中國書法幫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中國詩歌則幫助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