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最新的小說家;在向外國人介紹中國情況時小心謹慎,極端敏感(這隻能說明自己自信心的缺乏);有一點源於18世紀的理性主義,也有時時襲來的憂鬱和過度的熱情,年復一年的口號之爭就像狗在轉著圈咬自己的尾巴——這一切塑造了現代中國作品的特性。
我們已經失卻了穩定而完整地看待生活的天賦。今天,文學被罩上了政治的雲彩,作家被分成了兩大陣營:一派捧著法西斯主義,一派捧著共產主義,各自以之為療救一切社會弊病的萬靈藥方。真正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許並不比舊中國的時候強多少。可儘管表面上思想已經得到了解放,以往類似歐洲中世紀“宗教法庭”那樣排斥異端的傳統所引起的極度不安的精神現在卻仍未能平息下來。這種不安只不過是由現代術語來描繪就是了。因為無論如何,中國人喜愛自由,就像喜愛一個外國淫婦一樣,毫無真情可言。這些都是轉折時代的醜惡特徵,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消失的,但那只是在中國成為一個政治上組織得很好的國度,人們的心靈也少了一些敏感的暇疵的時候。
這一切變化都源於歐洲文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