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乖詰亍>菸宜���饈俏ㄒ灰閻�摹⒔參拗�胗藪朗僑松�氛�詈夢弊暗睦礪郟�飧隼礪郾舊硪彩僑死嘧罡咧腔鄣慕峋А�

老子學說中的人類智慧也發現了自己的危險所在,並開始把“無知”作為自己的主旨進行宣傳。它看到了人類努力的徒然,於是便宣傳“無為”以養精蓄銳,益壽延年。因此,積極的人生觀即變為消極的人生觀,其影響也擴大到了整個東方文化。在《野叟曝言》以及所有偉人的傳記中,我們都可能看到一個匪徒或隱士轉化為一個世俗的人,並承擔起對自己同類的責任,這往往是儒家思想使然。而浪漫地逃遁這個世界卻總是道家或佛家思想使然。這兩種對立的態度在漢語中被稱為“入世”與“出世”。有時這兩種觀點會在同一人身上,在人生的不同時期互爭高下,比如袁中郎。當代則有梁漱溟教授為證,他本來是隱棲山林的佛教徒,後來卻能轉向儒教,結婚娶妻,現在正在山東主持著一所鄉村中學。

我們的生活、藝術和文學中的田園理想,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特徵,這大部歸功於道家對自然的情感。立軸與瓷器上的中國畫總不外有兩個主題,一是家庭生活的幸福,畫中往往有悠閒的婦女與小孩;另一個是田園生活的樂趣,畫有一個漁夫、或樵夫、或隱士,在松樹下席地而坐。這兩個主題可以分別代表著儒道兩家的生活理想。樵夫、採藥者、隱士與道教聯絡之緊密是一般外國人絕難預料的。道家的情感在下面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這種對自然的感情差不多流露在所有的中國詩歌中,形成了中國人精神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儒家在此也起了同樣重要的作用。對原始簡樸的崇拜,也是儒家傳統意識的一部分。中華民族生活的農業基礎,部分是建立在家庭制度之上,要求土地歸家庭所有,部分則建立在儒家渴望黃金時代的夢想之上,孔教總是追溯到堯舜時期,認為那時是黃金盛世。後人在提到這個時期時,說當時的人們席地而坐,用小棍打著節拍唱歌,那麼幸福,那麼優雅。歌詞的要點是這樣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掘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

崇拜古人後來就變成了崇拜簡樸的代名詞。漢語中這兩個觀點是緊密聯絡的,即“古樸”。儒家的家庭理想總是男人們邊耕邊讀,而婦女們則從事紡織。下面我們再引一首詩歌,與前邊的道家詩歌相對比。它歌頌簡樸生活,故而實際上是對道家詩歌的補充。作者陳繼儒,16世紀的一位學者。這首詞是作為家訓子孫相傳的。

〖有兒事足,一把茅遮屋。若使薄田耕不熟,添個新生黃犢。

閒來也教兒孫,讀書不為功名。種竹、澆花、釀酒,世家閉戶先生。〗

可見,中國人幸福的理想並非希臘人講得那樣在於施展個人之所長,而在於享受簡樸的田園生活,求得各種社會關係的和睦。

然而,道教的真實力量,特別是在人民中的真實力量,是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這個世界,儒家用自己的理智把它排除在自己的思想範圍之外。在《論語》中,孔子很少談到什麼神仙、鬼魂之類。儒家思想中既無地獄也無天堂。更沒有求得靈魂不滅的現成公式。它解決了人性的各種問題,卻沒有考慮到宇宙的奧秘。它甚至不清楚人的身體機構是如何運轉的。這樣,它就在自己的哲學中留下了一個空白,使普通人不得不借助道家的玄學去設法解開宇宙之謎。

這種努力首先在淮南子(公元前178~前122)的著作中體現出來。他將哲學與鬼神的奇境和種種神話傳說結合了起來。陰陽二元說早在戰國時期就很流行。道家由此出發,很快又把古代山東野蠻人的神話包括進自己的學說中去。據稱這些野蠻人曾夢見遠海有仙境。秦始皇曾經率領五百童男童女去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這種幻想後來變得越發不可抗拒。從那時起到現在,道教在中國人民心中一直牢牢地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在唐朝,道教曾經長期被視為國教,叫作“玄教”,因為唐王朝統治者與老子同姓李。在魏晉,道教如此時髦以至完全置儒教於從屬地位。道家的風格經過漢未文人的改造,也與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浪漫主義運動結合起來,與反對儒家禮教的思想結合起來。一位有名的詩人曾把儒生走在仁義的窄路上比作臭蟲爬行在人的褲縫上。人的天性容不得儒家的節制和禮儀。

與此同時,道家又擴大了自己思想理論的範圍,包括了採藥製藥(或者說是研究草藥的魔力)、生理學與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