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9章變法前的試探

靖康之恥,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利,更是政治、經濟、文化、風氣等各個問題上,總的爆發。

而此時趙樸成為大宋的帝王,面臨著一些列艱鉅,而不可迴避的問題:用溫藥治療,只能是緩解死亡時間,結局依舊是必死;而用上猛藥,動大手術,一個不慎就是死無葬身之地,遺臭萬年。

在他看來,大宋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刻,從政治、經濟、文化,軍隊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改革,都需要變法。

不變法,北伐必敗。

歷史上,世人總是惋惜若是沒有十三道金牌找回岳飛,若是岳飛沒有被害,說不定北伐就成功了。可實際上是,即便是沒有十三道金牌,岳飛沒有被害,北伐也不會成功的。

岳飛最大的悲劇,在於他試圖建立一隻強軍,依靠強軍,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卻是疏忽了,宋金之戰,不僅僅是他岳飛與完顏兀朮的對決,也不僅僅是岳家軍與金軍的對決,而是金國的整體國力與宋朝國力的碰撞。

宋朝的政治依舊腐朽,內部傾軋不斷,百姓賦稅沉重,各種矛盾糾紛不休,好似一個病夫,本就是體弱多病,卻想要玩滅國大戰,這可能嗎?

不從根源上,清理解決宋朝固有的頑症,單純的想要依靠軍隊的強盛,覆滅另一個強盛的國家,是完全不可能。

軍事上的優勢,完全被政治上的疾病抵消了。

沒有良好的政治環境,軍事上的優勢難以長久保持,即便是狗屎運爆發,也會很快消失。

而歷數那些開國皇帝,都成功革除了前朝痺症,創造了一個穩定而良好的政治環境,從而造成了軍事上的優勢,即便是戰場上偶爾有敗績,也會被政治上的強勢抵消,形成壓倒性的軍事優勢。

改革痺症,是北伐的前提,變法勢在必行。

不過變法風險太大了。

吳起變法,被亂箭射死;商鞅變法,被五馬分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被餓死。而在後世,張居正變法,死後家產被抄沒,家屬或死於非命。總之變法,是高風險的行當,“不變法是找死,變法是找死!“

沒有必死的勇氣,沒有遺臭萬年的決心,沒有精密細緻的計劃,沒有強大的軍隊作後備,這四條不具備,變法必死,變法必敗。

身為皇帝,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哪個有必死的勇氣,哪個有遺臭萬年的決心。兩個決心缺乏,致使很多變法走向了失敗,甚至是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

趙樸倒是有這兩個決心,不過僅僅是有決心還不夠的,還需要精密的計劃。

像王安石那樣,一上臺,就丟擲大量的變法計劃,成為眾矢之的,這是找死;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卻要變法,這也是找死;沒有做好輿論宣傳,就變法,這是找死。

總之,沒有做好準備之前,他是不會變法的,不變則已,一變就要改天換地,不作夾生飯。

不過,不變法不代表不行動。正所謂,徐徐而圖之,天下大吉。他如今要像《黔之驢》中的那隻老虎,不斷的試探,不斷的挑戰那一絲絲的底線,在小交鋒中,瞭解敵人,鍛鍊自己,為後來的變法做準備工作。

而這次宣佈建立勳章制度,就是對文官集團的一種試探,對士大夫底線的一種摸索。

自從勳章制度頒佈之後,趙樸就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士大夫一向不好惹,一旦玩起非暴力不合作,那就麻煩了

…………

勳章制度頒佈之後,一切看似平靜,但是在平靜的背後,暗流在湧動。

城內的文臣,不斷的三五成群的匯聚在一起,商量著,商討著,對於皇帝陛下的勳章制度極為不滿,可是迫於如今的局勢,不得不妥協。不過妥協了,並不代表無事,在相互的聯絡之後,最後決定集體發難。

這一天,趙樸剛剛上了早朝,正在思考時,一個御史上前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卿家,但說無妨?”

“陛下三日前,頒佈勳章制度,此法甚好,然而難免有疏漏之處,這是微臣對勳章制度的具體規劃,請陛下鑑別!”說著,這個御史從身上取出了一個小冊子,太監上前,接過小冊子。

趙樸接過來,翻開奏章,仔細的看著。上面詳細點的規劃著,勳章制度的具體內容,主要是講述勳章的頒發標準。

趙樸看著奏章,臉上的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心中道:“文官們,不簡單呀!沒有直接阻止,卻是用迂迴的方式,扭曲勳章制度!”

他的本意是,勳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