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走向繁榮。”
“既然如此,那我就替上海的學者、作者們謝謝杜先生了。”
“我又沒做什麼?何來潘先生這個謝字?”
杜海生淡然一笑,並不領對方的這個人情,在上海,真正的文學大家也無非就那麼幾個,郭沫若、魯迅等,能夠為他們做些事情,當然是榮幸之至,更不要說什麼感謝之類的了,在輿論方面,杜海生並沒有涉足,只是更換了幾個上海極大重要報紙的社長,最後為自己所用。
而對很多學者和作者的稿子,只要不是太出格,杜海生都允許發表,畢竟,想要讓報紙真正繁榮起來,首先就要有足夠寬鬆的言論自由。
關於文化方面的問題,到時候去找上海文化局長便是了。
而他更關心的是李克農此時前來的目的,不過,他不說,自己也不去問,凡事,都不能陷入被動。
終於,在大家又隨便聊過幾句後,李克農說話了:“杜先生,李某此次前來,是有一件事情相商,不過事關重大……”
說著,掃視了一番周圍。
杜海生知道他所擔心的是什麼,道:“放心,能夠在這座宅院的,都是杜某人的絕對心腹。”
“那我就直說了。”
李克農點點頭,道:“目前國內的共產國際成立不久,而中國工農紅軍的財政也是困難,很多戰士甚至無法保證溫飽問題,裝備更是落後,而南京蔣某人對我中央蘇區,以及工農紅軍採取圍剿策略,僅憑那些裝備,若是正面交鋒,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此次領導此次派我前來,是想跟杜先生相商,能否從你的手中購買一些軍火武器,好壯大工農紅軍的隊伍。”
杜海生一怔,隨即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呃,克農兄,想必知道杜某人此時是十九軍的軍長,第一、第二、第十八軍的副軍長,不瞞你說,現在杜氏企業的所有銷售渠道我並沒有去打理,至於五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