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後世的總理周|恩來,更是在這裡常年戰鬥過。
只是,隨著自己在上海城的強勢崛起,更有幾十萬大軍防守,共產國際造出的聲勢很小,這跟歷史上有很大的偏差,要知道,歷史上的上海,共產國際很多重要部門都在這裡,而且作為輿論的根據地,潘漢年等更是辦報大肆宣揚共產國際的好處。
現在的共產國際,已經開始在民國呈星火燎原之勢。
杜海生以前是懷疑過蕭何的身份是否跟共產黨有關係,現在終於得到了證實,這還是他第一次與共產國際的人亮明瞭身份的正式見面。
“其實,上次本來就想跟杜先生亮明我的身份,但又覺得時機不太成熟。”
杜海生淡然一笑,反問道:“莫非蕭先生認為現在時機成熟了麼?”
蕭何一怔,隨即爽朗大笑起來:“成熟不成熟,還不是你杜老大說了算,在這上海城,你一揮手,響應者還不是千千萬萬麼?”
“是麼?”,杜海生一愣,隨後又道:“想必蕭先生此次前來,不會只是告訴我這件事情如此簡單吧。”
“不錯。”
蕭何倒是很爽快的承認道:“我有兩個朋友,一直想認識一下先生,不知先生可否賞光?”
“蕭先生賣了杜某人一個天大的人情,我若不答應,豈不是顯得太不懂得知恩圖報了麼?”,杜海生說著,又道:“晚上帶你的朋友來我家吧。”
既然蕭何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居處,若那兩個人也是共產黨員的話,想必也已經知道,索性讓他們過來便是。
雖然現在的共產國際還處於弱小階段,甚至,在歷史上,從1930年開始,黨內也開始出現大量的叛徒,但目前來說,對他都構不成任何的影響。
至於他們在上海城地下活動,對於他來說倒也無所謂,以前是有日本人,國民政府的軍隊,而現在,全部被自己所取代,即便想要調查,那就去暗中調查罷了,反正除了軍械製造公司這等機密的東西,自己的軍隊本就是透明化了,也沒有什麼可去調查的。
晚上,果不其然,蕭何帶了兩個人前來拜訪。
杜海生看到兩人都是戴著眼睛,年歲也不大,不由得有些好奇,對於這二人,倒是沒有一點印象。
而當蕭何逐一為他介紹的時候,這才大吃一驚,兩人,俱是中共剛成立之處的核心人物,其中一人,便是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的第一書記潘漢年,另一位,便是擁有“特工之王”稱號,中央特科在上海的工作人員,新中國功勳上將李克農。
這二人,杜海生甚是清楚,尤其是李克農,畢竟,他曾經也是共產黨員,是華夏的一員特種兵,像這樣的歷史人物還是如數家珍。
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見的竟然是後來的中共絕對的核心成員,只是現在的李克農還是有些太過不顯山露水罷了。
“杜先生,此次冒昧前來,還望多多見諒。”
杜海生跟二人寒暄幾句,這才領著他們進入大廳,飯菜已經準備妥當,很是豐盛。
酒足飯飽之後,杜海生和眾人來到他的議事廳,分賓主落座後,便將話題轉移到了三人前來的真正目的上。
而到現在,杜海生也已然知道,為何蕭何會知道自己宅院的具體地點,有李克農這樣領美國中央情報局都頭疼的特工在,還有什麼事情辦不成的。
首先引出話題的是潘漢年,一副詼諧幽默的問道:“不知我是稱呼你是杜先生,還是木十一呢?”
杜海生微微一怔,隨即大笑一聲,道:“無論是杜海生還是木十一,都是為了老百姓而戰,是哪個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這句話回答的可是相當有水準,讓三人俱是頻頻點頭。
“既如此,那就還是尊稱你一聲杜先生吧。”
潘漢年略微思考後,道:“我和克農兄此次前來,一是想串串門,早就有這等想法,只是我們之間身份相差太過懸殊,不好意思罷了,這二來,是想跟杜先生談談關於上海文化產業的問題,至於克農同志,我就不知道嘍。”
杜杜海生點點頭,道:“我之前也是一介無名之輩,不存在地位懸殊一說,指不定日後漢年兄飛黃騰達了,還有我去巴結的時候,至於這第二,我知你在前兩年成立了一個報社,後來被封掉,而你,也隨後轉而去了九江,既如此,你繼續辦下來也無妨,還有你的”左|翼作家聯盟“,我也和市長等人商量過,儘量給你們寬鬆的環境,允許提出來不同的意見,畢竟麼,百家爭鳴,才會讓業已蕭條的文化產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