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勢;那裡的軍閥一般來說對蔣介石懷有敵意;另外,四川省人口較多,可以補充兵員。

最後,周恩來建議停止目前由博古、李德和他本人組成的“三人團”工作。這個建議得到一致透過,據說沒有進行表決,整個會議期間一次正式表決也沒有。軍事指揮權現在落在朱德和周恩來兩個人身上。沒有提到毛澤東。但在另一項決議裡,毛被選為領導核心——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不管紙上寫的如何,大家都知道誰當家。另外一項決議寫進了洛甫為毛的批評發言所作的摘要。最後一項決議指出,常委內部的分工以後再討論決定。

這時彭德懷已經離遵義去對付國民黨將軍吳奇偉了,吳正在威脅著他的第六師。打點行裝,收起帳篷,毛澤東和司令部的人馬也於一月十九日離開了遵義。出發前,在羅馬天主教堂召開了一次軍事指揮員會議,博古(做政治報告)、周恩來和毛講了話、可惜,發言搞未被儲存下來。

遵義會議結束了。長征繼續進行,毛澤東在掌舵。中國的道路——至少今後半個世紀的路——就這樣確定了。

第十二章 毛澤東掌權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上午,紅軍在毛澤東的實際指揮下撤出了遵義,與三個月前渡過於都河時的力量相比,此時只剩下很小一部分部隊了。

紅軍喪失了幾乎三分之二的人員和所有的重武器。它已無任何大炮,只有一些破舊的迫擊飽和兩門山炮。出於開宣傳目的,仍號稱四個“軍團”——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九軍團,而實際只有十六個戰鬥團和一個幹部團。儘管不遺餘力地招兵買馬,兵力仍不到三萬五千人。

紅軍離其原定目的地越來越遠了。它到了更加偏僻的內地。它奪取了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但是很少有入知道它的位置。紅軍的地圖很少,而且這一帶的許多地方從未在地圖上標出過。

的確,紅軍已突破了蔣介石在江西蘇區周圍所設的包圍圈,成功地渡過了湘江。然而,它並未也根本沒有擺脫蔣介石的軍隊。蔣介石就在北面的重慶忙著調集更多的軍隊,如狼似虎地企圖圍殲“赤匪”。他部署了四十萬大軍來攔截紅軍,不管紅軍走哪條路,他都要封鎖。如果說,蔣介石在江西、在湘江幾次圍剿都未能得手的話,他可不願意在貴州再次失手了。黔軍之渙散不堪、煙癮纏身,這已為共產黨所知。可是,此時蔣已集結了四川、雲南、湖南的軍隊和他自己的嫡系軍隊,準備在紅軍一接近貴州同鄰省的邊界,特別是當紅軍往北向滔滔的長江移動時,來一個迎頭痛擊。對此決不能低估。

紅軍已有兩次被迫改變前進的方向,先是放棄了與湘、鄂、黔地區的賀龍和肖克的二、六軍團會師的計劃,接著是放棄了在遵義周圍建立根據地的想法。離開遵義後的第二天——一月二十日——在通往桐榨路上的淒涼的泗渡村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將行動方針上的最新改變確定下來。這一回是準備同張國燾的第四方面軍會合。但第四方面軍究竟在何處,他們並不知道準確地點。一、四方面軍之間的通訊聯絡很差,他們幾乎是盲目地尋求會師。毛澤東以為四方面軍在四川西北部有個繁榮的基地,擁有十萬以上的大軍。但他卻不知道四方面軍不久就要拔營,向“荒無人煙的西部”和川藏交界地區轉移。李德認為毛在離開遵義後,會派出通訊員與第四方面軍聯絡,但是沒有證據表明有任何通訊員到達第四方面軍的總部。

情況也並非一片黑暗。例如在武器裝備方面,由於人員傷亡嚴重,紅軍的步槍和機關槍現在差不多夠用了。他們在遵義又弄到了一些毛瑟槍。紅軍使用的槍支五花八門,但是毛瑟槍算是標準的,因為它們是國民黨政府兵工廠統一製造的,而國民黨軍隊正成為共產黨軍隊武器的主要來源。再說人員雖然減少了,但剩下的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部隊。在甩掉輜重大軍之後,紅軍又恢復了快速和靈活機動的特點,這是紅軍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速度可以超過蔣介石用來對付他們的任何部隊。他們徒步行軍,一天走四五十英里,真是不同尋常。有時他們一連幾天都保持這種速度,而且還是翻山越嶺,強渡江河。五嶺早被拋在後面,然而 貴州,雲南和四川又是山巒重疊,山山之間都有河流相隔。在江西南部有些地方固然根本無路可走,這裡可走的道路也是為數極少,只有一處不同——有一條雖未經鋪面,但卻是一條真正的公路,可以通行各種車輛,這條公路從貴陽往北,透過遵義和婁山關至川黔邊境的赤水河。

至於其餘的路程,紅軍總是在窄得只能二人並行的羊腸小道上翻山越嶺。今天一眼望不到頭的“ S”形和“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