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是揮之不去的影子。

在舜的身上,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被儒家尊為百善之先的孝,他甚至被看作孝的化身。在成為黃河流域的有虞部落酋長之前,姚重華(舜)生活在一個很糟糕的家庭裡。他的父親史載叫瞽叟,應該是個盲人,卻是一位樂師,我國古瑟的發明者,根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舜有著一位缺乏人情味的父親、一位心如蛇蠍的後母和一個貪婪狡詐的同父異母弟弟。瞽叟和後妻經常叫舜到歷山下開荒造田,舜耕不完地,父母就打他罵他。而舜卻任勞任怨,從不違父母的叮囑(這大概就是被儒家們津津樂道的孝吧)。而作為孝和仁化身的舜還把自己開墾出來的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漁於雷澤,把經營好了的漁場讓給他人;他帶動河濱製陶的工匠精心製作,不粗製濫造;在經商時也以誠待人,童叟無欺,不欺行霸市。正因為他謙恭禮讓、與人方便、誠信待人的社會道德,人們都願與之相處,以致“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所成都”。

我們在讀到這樣的文字的時候,總是覺得奇怪。先農時期,生產工具是以石器為主,鐵器和銅器都是昂貴的材料,主要供貴族享受和把玩,還沒有大規模地運用於農業生產,所以,墾荒是那一時期絕非輕鬆的體力勞動,即便真如傳說中的那樣,舜耕於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