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8部分

在,王婆留全力籌錢給鎌倉鬼太郎贖回他的姐姐小玉蘭。他心無旁騖地與各地海商做著生意。由於大陳島地處水陸要衝,是溝通海外與內陸的重要港口碼頭。王婆留和宋師道這些海盜佔據這個地利,得到很多生意的資訊和機會,只要王婆留願意付出時間與精力,他賺錢的機會多得是。

我們知道自然規律決定了城市的選址,優越的地理環境又加速了城市的發展。大陳島的在東海中的位置較好,至少相對來說,在那個時代它是最佳的貿易港口。作為東海的溝通海外與內陸的一扇大門,它擁有海商的必經之道和避風港,綿綿不絕的船隻與貨物運來。這一點透過大陳島港口碼頭停泊的貨船量也能看出一二。作為溝通東洋和西洋的中樞,水道四通八達。白晝站在大陳島碼頭放眼望去,日系和阿拉伯系商旅,以及寧波幫的商船交織延綿,桅杆林立。大陳島是這些商人進入內陸必選的中轉站。故這裡的旅店連成一片,三十步之內必有酒家茶寮。這種現象得益王婆留掌握大陳島之後,他看見越來越多漁民和船隊進入港口停泊,就開始建設街道和市場。於是乎大陳港飄揚的最醒目的卻是他高高掛起的“王”氏的旗幟。這片“王”旗幟昭示大陳港是他的勢力範圍。

寧波幫商會的一帆順風旗,籃眼睛海盜們的骷髏旗,日本浪人、武士八番大菩薩旗……甚至是佛郎哥人的旗幟也偶然出現在大陳港。各種不同顏色、圖案各異的旗幟,入駐大陳島,迎風飄揚的旗幟正意味著大陳島的繁榮昌盛。

許多海商已經習慣把上東洋或下西洋的貨物運來大陳島,進行中轉販運。王婆留這幫海盜利用地主的便利,對本海域的熟悉度,對人脈的掌握程度,對來往的貨物調配靈活,並且與海商們形成良好關係,花費的成本也大幅降低,海商們也樂意找王婆留的手下辦事。王婆留的羽翼可以直接掌控這座港口城市,伸張的隱形勢力範圍則直接影響到整個遠東。替海商囤貨和儲存貨物是舉手之勞的事情,王婆留藉著底下堂口的千餘兄弟,做貨物裝卸、搬運;做酒家,族店等等生意。他們實際上掌控大陳港的經濟命脈,並源源不絕象吸血一樣攫取自己的利益。

王婆留他們當然不會只坐收地利之便,收點地租和保護費就心滿意足。其實算算花費的時間與人力,以及刀口舔血的代價,海盜們收地租和保護費並無多少賺頭。既然王婆留他們涉足海運,遠渡重洋進行貿易是遲早的事,若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何樂而不為呢?只要逮住機會,王婆留他們也有冒險入海的覺悟。

機會將關照有準備的人們。上天以無比慷慨的贈予給王婆留他們送來一次賺大錢的機會。這次送給他賺錢機會的人竟然是廣東人稱作番鬼佬的佛郎哥人,則葡萄牙人。

明朝嘉靖年間的所謂“倭患”,乃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最早大爆發。巡撫浙江兼任福建等處海道的朱紈下令剿捕海盜,嚴禁通番,並催使近海居民通盜者互相告發。吃“走私飯”已成習慣的地方豪民洶洶而起,吃裡扒外,紛紛與葡萄牙人勾結,上岸殺人放火,地方官不知實情,上報說是“倭寇”入侵,其實最早的盜賊們根本不是“真倭”,反而是由海而至的葡萄牙人。這些人在閩浙大掠,與日本浪人及中國海盜汪直、徐惟學等人大肆勾結,在嘉靖十九年就已經把寧波附近的雙嶼港當作“大本營”,四處出擊,殺人越貨。由於時人總以“倭寇”稱呼這些賊徒,反而後來很少人知道葡萄牙人是最早虐民為快的罪魁元兇。

根據明代制度,中國並不是跟任何國家都要貿易的,如果不是朝貢國就沒有互市的特權。

作為真倭輸出地的日本,在真倭大鬧寧波後,明朝政府斷絕與日本朝貢貿易關係,嚴禁本國貨物輸出日本。因而真倭在大明沿海展開的貿易,都是走私貿易。在此之前,日本要取得中國的商品,多數為朝貢往來,或者從呂宋中轉。中國的商品運往呂宋,再從呂宋運到日本,不僅增加流通環節的成本,提高了商品的價格,也要多花費許多時間。顯然,日本海商並不喜歡這種貿易方式,走私貿易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作為曾經與明朝政府建立朝貢貿易關係的日本,非萬不得已,絕對不會樂意使用武力要挾的方式從明朝土地取得商品。

關於中國古代與他國的貿易關係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有一點原因是值得關注的,中國官方的外貿原則是厚往薄來,說白了,就是吃虧做生意,做“送人情”生意。這點是現代人不容易理解的,中國一直自以為是天朝上國,對外邦一概視為蠻夷,所以便有“懷柔”“羈縻”這樣的國策。外國的東西進來,我們就視為是對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