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其中還包括一些宦途失意計程車紳,以及窮困潦倒的秀才。
最後,這些勢力在非官方的潛規則的整合下,逐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武裝走私集團。他們得前哨是沿海的富商大姓,富商大姓們替他們囤積、銷售貨物。
當市舶司還存在的時候,民間的私市可謂相當繁榮,走私的貨物也能夠很順利地運銷出去。這些走私集團不會與那些“入貢”的日本人在銷售渠道上發生衝突。可是,在市舶司被全部撤銷之後,“入貢”貿易的正常渠道完全被關閉,那些攜貨而來的日本人,只好將自己所帶的貨物,賒賣給本地的商人。走私集團的銷售渠道與日本“入貢”這的銷售渠道出現了嚴重的撞車。貨物無法順利銷售出去,許多日本人開始轉向更便捷的生財之道:燒殺搶掠!
因為大明朝廷在實行海禁政策,這樣你就不難理解汪直為什麼無法成為第二個鄭和,無法成為中國的哥倫布,只能被逼淪落為海賊王。朝中反對海禁的明白人不是沒有,但他們通通被自以為“英明正確”的海禁派打成奸臣了。
第七十四章 烏天黑地(上)
如果一個接到上司屠城命令計程車兵,他在殺人之前嚷一嚷,給老百姓一點逃命的時間。或者出工不出力,殺一兩個人向上面交差,敷衍了事,那他還算是個有良知的人;如果一個接到命令屠城計程車兵,不打折扣執行上司的屠城命令,而且變本加厲地瘋狂殺人,那麼這個士兵是甘心充當屠夫的角色,與他的主子一樣兇殘狠毒,喪心病狂,是一個不可寬恕的惡魔。
大多數明朝抗倭名將都是這種狠角色,他們高舉屠刀,砍向無助的人民。大多數抗倭戰場被屠殺的“倭寇”都不是真正的倭寇。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些抗倭名將欺上瞞下屠殺無辜百姓建立自己不可一世的功名,其正義性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站不住腳,遭到不少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抗議和質疑。
最典型例子莫過於“王長年奪船斬倭賊”這件事,讀史要留個心眼,你才能品出隱藏其中普通人意想不到的資訊。閱讀理解王長年奪船斬倭立功?又有多少人品出隱藏其中的社會黑幕和罪惡呢?
文中說王長年一個人憑藉自己的機智勇敢,不但成功逃生,而且斬殺了整船的倭寇,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
2009年的福建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上,有一道閱讀理解題:王長年。這篇短文節選自明朝人朱國楨的雜記隨筆《湧幢小品》,說的就是這段傳奇故事,原文如下:
古稱操舟者為“長年”。王長年,閩人,失其名。自少有膽勇,漁海上。嘉靖己未,倭薄會城大掠,長年為賊得,挾入舟。舟中賊五十餘人,同執者男婦十餘人,財物珍奇甚眾。
賊舟數百艘,同日揚帆泛海去。長年既被執,時時陽為好語媚賊,酋長親信之;又業已入舟,則盡解諸執者縛,不為防。長年乘間謂同執者曰:“若等思歸乎?能從吾計,且與若歸。”皆泣曰:“幸甚!計安出?”長年曰:“賊舟還,將抵國,不吾備,今幸東北風利,誠能醉賊,奪其刀,盡殺之,因捩舵飽帆歸,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會舟夜碇海中,相與定計,令諸婦女勸賊酒。賊度近家,喜甚。諸婦更為媚歌唱,迭勸,賊叫跳歡喜,飲大醉,臥相枕藉。婦人收其刀以出。長年手巨斧,餘人執刀,盡斫五十餘賊,斷纜發舟。旁舟賊覺,追之。我舟人持磁器雜物奮擊,斃一酋。長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風舉帆,行抵岸。長年既盡割賊級,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挾金帛,並諸男婦登岸。
將歸,官軍見之,盡奪其級與金。長年禿而黃鬚,類夷人,並縛詣鎮將所,妄言捕得賊。零舟首虜,生口具在,請得上功幕府。鎮將大喜,將斬長年,並上功。鎮將,故州人也。長年急,乃作鄉語,歷言殺賊奔歸狀。鎮將唶曰:“若言斬賊級,豈有驗乎?”長年探懷中藏舌示之。鎮將驗賊首,皆無舌。諸軍乃大駭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軍門覆按,皆實。用長年為裨將,謝不欲。則賜酒,鼓吹乘馬,繞示諸營三日,予金帛遣歸。並遣諸男婦。而論罪官軍欲奪其功者。長年今尚在,老矣,益禿,貧甚,猶操漁舟。
故事說王長年奪船斬倭立功。引出幾個話題:
其一、倭賊殘忍,劫掠財物,買賣人口。王長年機智勇敢,說服被倭寇俘虜的鄉親反擊並用計幹掉五十多個武裝到牙齒的強悍倭賊。說明中國人民敢於抗爭,很有智慧;
其二、王長年是個對大明官兵濫殺無辜百姓冒領軍功的罪惡行徑,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在眾人喜滋滋割下倭賊首級,收拾船上財帛包袱預備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