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愛過你)、雨清明孑孓、無道理……等熱心讀者,你們是真正知音,你們是真正閱讀過本書的朋友。
第二十六章 強盜追債
明季倭寇騷擾東南沿海的時候,一些倭寇曾經深入大陸內地,諸如陪都南京、徽州一帶。許多歷史學者都對倭寇這種長驅直入內陸不要命的行為感到有些費解?史書沒有記載或解釋倭寇深入徽州一帶幹什麼,如果倭寇僅僅為了搶劫,他們沒有必要舍舟揖駕車馬冒險深入那麼遠的地方去,在沿海地區幹一票就跑,從安全形度上來說,這樣做更有安全保障,也更有效率。那麼,倭寇深入徽州一帶幹什麼?答案是:追債!
由於許多徽州海商跟倭寇有生意往來,一些不守信用的徽州商人故意哄騙倭寇的錢。或者出於其他原因欠下倭寇的錢,比如象徐海叔叔徐惟學那樣,因為走私被大明水師的緝私隊收拾了,於是日本債主便找徐海要債,徐海也是被日本債主迫得無法才下海為盜的。倭寇深入徽州,因為有些徽州海商欠下倭寇的錢不還,倭寇便使用暴力手段追債。
時間──大明嘉靖三十年十二月冬至日;地點──徽州歙縣樂義鄉趙家村。
這趙家村大概有百多戶人家,人口不過五六百人左右。趙家村這些村民的祖先都是從城鎮逃避兵禍臨時湊集在此地。當年他們的前輩看上這個地方偏僻冷靜,山明水秀,便在這個地方駐紮下來。趙家村四面環山,山高坡陡,田地貧瘠,田地根本不夠耕種。趙家村很多村民都如周圍的徽州商人一樣,走出大山到江湖上闖蕩。他們或作販夫走卒,風塵撲撲馳驅商道。不少人都賺了錢,實實在在過著奔小康的舒心日子。
冬至日,過節了。趙家村的村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無非是鄰居往來,客客氣氣地串串門而已。節日裡大家互相慶賀,彼此祝福,都以為這種幸福的日子可以長此以往過下去,誰也沒有想到大禍即將臨頭。
有一夥倭寇來到徽州追債,沒有找到債主,賴債的債主早已聞風而逃,倭寇便是掘地三尺,追到閻羅殿,也未必能把賴債的債主揪出來。這夥倭寇聚集這裡,著實逛蕩了幾日,不知何去何從。有些多管閒事的人,便向官府告密,說倭寇來到徽州搶劫來了。當地縣官就撥出三百名差役,讓當地巡捕徐東山帶著人馬,日夜兼程,直撲這趙家村而來,要抓捕這些目無王法的倭寇。這夥倭寇的頭腦叫鹿木愣登,聞訊勃然大怒,老子辛辛苦苦來到這裡追債,你們欠債不還,還把我們當強盜收拾,太不象話了?好吧,老子便先下手為強,收拾你們這班山野匹夫。
寒冬的徽州風景更顯蕭條肅殺,也昭示這裡隱藏殺機。鹿木愣登在離開仙遊城後,用了大約兩個月時間,才來到徽州歙縣樂義鄉。他們一生只能來這裡一次,來到這裡不容易。在沒有找到債主拿到錢時,他們不甘心就這樣打道回府。
鹿木愣登一行人扮作商旅悠然的走在通向歙縣城中的官道上,從仙遊城至歙縣,一路上他們都被大明天朝城鄉無盡的繁華給鎮住了。這兒遍地的小販叫賣聲,碼頭上更是熱鬧非凡,熙熙攘攘的民夫,和南來北往的商賈。一路上看不盡的商鋪,人來人往,端的好一派盛世繁華景象。這讓鹿木愣登這十幾個倭國來的土王八看得目不暇給,歎為觀止。這十幾倭人一直生活在窮鄉僻壤,咋一來到這富庶之地,自覺什麼都透著新鮮,猶如鄉下佬進城一樣,什麼東西他們都想購買、都想佔有,可是兜裡羞澀,只能看著喉急。
“這花花世界,貨物真多呀,可惜我們沒錢買!算了,不想了,我來徽州不過為了追債而已,早點辦完事,好回仙遊城去享福。哼,這些徽州海商都是騙子,借錢時把我們當成大爺,該還錢的時候又把我們當成傻瓜,躲得大小無蹤,還企圖叫大明官府收拾我們。真可惡呀,奸商,你們出來,你們真有本事呀,你們就躲到哪裡去了?墳墓裡,還是閻王爺哪裡?你們儘管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我收拾不了你們,難道收拾不了你妻子、兒子、孫子?我就不信我這個自小被鄉親們稱為經紀奇才的人,被你們這個小小的難題難倒了。父債子還,老子不還債,兒子該負責了。丫的,我忍無可忍了,你們不講信用,你們硬要我吃虧,好,看看誰更吃虧。”鹿木愣登想到這裡,惡向膽邊生。他決不甘心就這樣灰溜溜空著雙手回家,抓點什麼吧,人被逼急的時候,屎也要抓一把。
鹿木愣登走到趙家村附近的時候,想到一個大膽的收債計劃──劫掠歙縣的富商。搶到一點算一點,逮著一個算一個,他不甘心吃這樣的啞巴虧,他決定嫁禍旁人。於是他轉頭對他一個手下鹿木愣頭吩咐道:“你到附近打聽